第4b版:亲子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给家长的“安心锦囊”

园长支招:告别新生分离焦虑

园长专访

何秀凤

开学在即,您是否也在为孩子开启幼儿园生活可能会哭闹、抗拒而感到焦虑呢?入园焦虑不仅困扰孩子,也牵动着家长的心,这是许多小班新生家庭的“必修课”。为此,记者采访了晋江市第二实验幼儿园园长何秀凤,整理了这份缓解入园焦虑的“锦囊妙计”,帮助孩子们更快地爱上幼儿园。

正确看待入园焦虑

当孩子离开熟悉的亲人和居住环境,首次迈入社会环境——幼儿园时,会产生心理上的不适应,如恐惧、排斥、害怕、紧张等,从而出现入园焦虑。

“小班的孩子入园正常会比较焦虑,虽然有些孩子提前上了早托班,但是离开了熟悉的老师和小朋友,需要再重新融入新的环境和‘社交圈’。很多人说,走进幼儿园是孩子迈向社会的第一步,在这阶段孩子在心理上产生焦虑、排斥、恐惧等情绪都是正常的。”何秀凤表示,这需要家长去接纳孩子,并帮助孩子更快地去适应新的成长阶段。

如果孩子在入园适应阶段出现了发烧、梦魇等情况,家长也不要过于紧张。当孩子在适应全新的环境时,心理上也会承受一定的压力。家长能够做的就是给予更多的陪伴和鼓励,当孩子回到家后多跟其聊一聊幼儿园里有趣的事情,切忌以消极负面的态度去引导,比如“今天有没有谁打你啊?”“今天在学校里哭了几次呢?”经过一段时间的沟通和引导,让孩子慢慢建立对幼儿园的期待感。

双方做好心理建设

那么,家长怎么让孩子逐步建立对上幼儿园的期待感呢?“在日常的相处过程中,可以有意无意地就‘上幼儿园’这个话题和孩子聊一聊。比如,幼儿园是一个特别温暖、有爱的地方,有很多的玩具,甚至还有大型的滑滑梯,还有像妈妈一样温柔的老师,以及一群可以一起玩耍的小朋友。”何秀凤表示,在家长有意识地谈话引导间,能够让孩子建立对幼儿园的初印象,以及对即将到来的幼儿园生活的期待。

需要注意的是,家长在帮助孩子做好心理建设的同时,也需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首先,家长要相信孩子能很好地适应集体生活,避免在送孩子入园时优柔寡断、拉拉扯扯,减少不舍等情感的输出,学会做一个勇敢的家长。其次,要相信幼儿园的老师能够在短时间内安抚好孩子的情绪。如果想及时了解孩子的入园情况,可以在中午或放学时段向老师了解孩子情况。第三,还可以在入园前和孩子做好约定,比如妈妈会第一个来接你,给孩子更多积极向上的暗示信号。

此外,还有一种情况需要家长做好心理准备。“有的孩子在刚入园一周时心情都很愉快,但在第二周后出现哭闹、抗拒入园等情况。出现这种情况的话,有可能是孩子入园的新鲜劲过了,想重新回到家里。这个时候,家长要温和而坚定地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应该要做的事情,爸爸妈妈要上班,而宝贝要上幼儿园。”何秀凤分享道,上学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孩子一哭闹家长就心软,要坚定让“孩子坚持上学”这一信念。

提前做好入园准备

记者了解到,为让孩子更好地度过入园焦虑,幼儿园也会针对小班新生开展适应性的课程,从家长全天陪同到半天陪同,再到让孩子独立半天入园,帮助孩子更好更快地融入幼儿园生活。

在自理能力培养方面,这段时间里家长要学着放手,在家里尽量给孩子提供锻炼的机会,鼓励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提高自理能力。比如,自己吃饭、洗手、如厕、穿脱衣服等,尽量做到自己能够服务好自己。

开学前,家长还可以提前和孩子一起准备小书包,放入日常更换的衣物、汗巾、纸巾、小水壶等,提前给孩子的物品绣上姓名或贴上专属的符号。值得一提的是,为缓解孩子的入园焦虑,家长还可以让孩子戴上熟悉的小玩偶陪孩子一起入睡,帮助孩子平稳地度过适应阶段。

此外,家长务必提前告知孩子的身体情况,如饮食禁忌、隐性疾病等,让老师有心理准备,保障孩子的在园安全。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