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柯国笠 实习生 苏棋棋
日前,2025年“李宁杯”匹克球巡回赛持续进行。在宁夏银川,李宁携手中国网球协会举办的巡回站赛,就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200多名匹克球爱好者参加。
不只有专业赛事,匹克球正在所有球类运动中迎来大爆发,成为运动爱好者们的“新宠”。数据显示,小红书“匹克球”相关笔记单月新增超12万篇,抖音话题播放量突破3.7亿次。天猫“6·18”购物节期间,匹克球装备销售额同比暴涨1100%,德国品牌JOOLA专业匹克球拍单月销量同比增长300%。而在北美,匹克球也从后院游戏,蜕变成深受大家喜爱的运动方式。
一块拍子一颗球,球拍外形酷似乒乓球拍和网球拍的结合体,这个带孔的塑料小球充满魅力,正以惊人速度滚动成运动市场上竞逐的新赛道。
消费爆发 全新的“社交货币”
日前,还在大学暑期的陈曦又约了朋友去打了一场匹克球。“暑假打得最多的就是匹克球。”陈曦告诉记者,她是今年入的“坑”,“大学同学带我去打,我觉得很好玩,重点是,没有像羽毛球那么累,相比网球来说费用也不高。”
和陈曦一样,在年轻人为主力的小红书平台上,众多KOL分享着自己的匹克球运动初体验。这种融合网球、羽毛球与乒乓球特点的运动,因“10分钟上手”的低门槛特性,在年轻群体中迅速走红,更是他们新的“社交货币”。
当下,匹克球运动正席卷全球消费市场。北美市场增长数据令人震惊:2024年全美参与者达1980万人,同比激增45.8%;新增场地4000个,总数达15910个。
泉州BROMO匹克球俱乐部、某匹克球场馆负责人许总告诉记者,匹克球每小时可消耗400至600千卡热量,相当于快走1万步,同时对抗性较弱,适合各年龄段人群参与。今年,该俱乐部的常客爱好者增多明显。为此,场馆进行了升级,让更多人能够有更多时间参与这项新兴运动。
在晋江宝龙利乐集市,匹克球场地也在规划中。记者了解到,作为打造年轻人的潮流集市,匹克球运动早就被纳入该项目中。小红书上,已经有不少人询问该场地的建设推进情况。
天猫数据显示,2025年5月以来匹克球装备销售连续三个月同比增幅超70%。美团数据显示,今年7月以来,匹克球相关评论热度显著攀升,评论数同比增长超147%。“匹克球”关键词搜索量同比增长376%,“匹克球馆”搜索量同比增长496%,“匹克球场地”搜索量同比增长922%。
哪里有增长哪里就有市场。近两年,阿迪达斯、李宁、斯凯奇、安踏、红双喜、匹克等运动品牌,加码匹克球市场,推出相关产品。国际网羽品牌Wilson、HEAD,乒乓球专业品牌JOOLA,北美匹克球类品牌SKYPURE、WARPING POINT,今年以来也加大步伐布局中国匹克球市场。
和中国羽毛球协会深度合作的李宁,在匹克球上的布局较早。据李宁财报,2024年,李宁积极开拓户外运动、高尔夫、网球和匹克球等新兴运动细分领域。李宁2024年下半年还推出了专业网球和匹克球产品,初步获得市场认可。
网胜体育是最早在厦门推广匹克球运动的机构,目前有5个场地。“两年来,厦门匹克球爱好者群体显著增加,从最初每10人中仅1人听过,到现在,据了解已有近半数知晓。”该公司负责人黎振华说。
这项运动以惊人速度打破年龄圈层壁垒,构建起全龄化社交场景。
全新竞争 品牌赛道卡位
面对全新的市场,运动品牌纷纷加速布局。
当下,国际品牌采取“高端技术+赛事IP”双轨策略抢占制高点。专业匹克球球拍品牌SKYPURE携北美成熟赛事SPPC登陆中国。背靠国际匹克球专业协会,该品牌在北上广深及新一线城市设分站赛,总决赛落户海南,打造“赛事+旅游”生态。
该品牌负责人表示,将通过“三位一体”战略覆盖装备研发、赛事运营与培训体系,计划三年培养5000名持证教练,实现对国内市场的抢先覆盖。
阿迪达斯则于2025年初签下匹克球男单世界第一费德里科·斯塔克斯鲁德,成为首个签约顶级匹克球运动员的运动品牌。耐克也依托供应链优势加速产品布局,其推出的专业匹克球鞋均价达75美元。
对于国产品牌而言,则以差异化路径破局。当下,李宁向国家羽毛球学院捐赠30多万元修建5片标准场地,同步启动“李宁杯”巡回赛。安踏集团将匹克球纳入新兴赛道布局,旗下迪桑特、可隆等品牌线已展开业务。
在运动服装上,网球服和羽毛球服可以完美适配匹克球的运动特点。尽管如此,在国内电商平台上,不少“白牌”主打匹克球关键词,加上“多巴胺”设计风格,获得比综合运动品牌更好的销量。
在新疆疏勒县,匹克球球拍品牌“村热克”成为当地创业者的新尝试。在小红书平台上,Wilson等专业运动品牌推出的专业级球拍成为消费升级的代表。此外,2000元赛事级认证球拍供不应求,带动专业赛事装备销售增长翻4倍。
“定制化的需求也是我们打匹克球很重要的原因。”陈曦说,不少球友自己DIY,也增强了匹克球的社交属性。
不只是运动装备,还有运动场地的加速扩张,带动运动消费、运动培训等一系列市场。目前,专业匹克球场地建设成为新风口。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新增匹克球场超2000个,预计2025年将突破5000个。此外,更多的羽毛球场正在改装成羽毛球、匹克球两用的场地,提高场地利用率的同时,兼顾运动转化需求。
“昙花一现”或是新蓝海?
在采访中,不少匹克球运动爱好者表示,新鲜、方便、可玩性高,是匹克球的魅力所在,这项运动还打破了年龄壁垒,“大众运动”的基础和基因很好。
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预测,2025年国内匹克球装备及服务市场规模将突破18亿元,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7%。全球市场则更为可观,该会预计,市场将从2023年的15亿美元增至2033年的44亿美元。
专业赛事也在推动匹克球的曝光度。资料显示,美国三大匹克球组织完成合并并获7500万美元融资,2024年女子职业选手平均年薪26万美元,超过WNBA。今年年初,阿迪达斯曾签下世界排名第一的匹克球专业运动员。
但是,匹克球运动的市场如何发展?有专业运动从业者认为,羽毛球、网球的发展路径,是匹克球形成完整商业生态的最佳参考。
体育营销专家、关键之道创始人张庆表示,匹克球能否成为下一个全民运动,仍有待观察。目前来看,匹克球是一项具有生命力的新兴运动,具备一定的推广价值,但要成为全民运动,仍有较长的路要走。和过往几年的飞盘、腰旗橄榄球、滑板等热门新兴运动一样,匹克球兴起于社交平台,也可能像不断变幻的热点、潮流一样,昙花一现。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当下,年轻消费者正在不断探索新兴运动,也给运动市场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可能性。
目前,在篮球、足球领域,充分竞争下,不少品牌直言“卷不过其他品牌”。但这颗25克的塑料球已悄然打开运动品牌的新蓝海。
从新疆疏勒县的“村热克”乡村赛事,到美国佛罗里达州3000万美元的匹克球综合体;从李宁的社区球场捐赠,到阿迪达斯的明星签名拍……可以明显感受到,匹克球经济正在崛起。
随着2025年匹克球在中国进入爆发元年,一个由装备制造、场地运营、赛事IP、培训服务构成的完整产业链正在加速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