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01b版:菲律宾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乐业逐梦共富路

在新业态职工子女暑托班,孩子们快乐游戏。 本报记者 董严军 摄

本报记者 李诗怡

8月的晋江,骄阳似火。热浪蒸腾的街巷,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网约车与货车司机步履不停,他们是城市运转的“摆渡人”,亦是日益庞大的新就业群体缩影。

就业牵繫万家灯火。作为“晋江经验”的发源地,晋江是许多人干事创业的理想之地。尤其近年来,电商物流、平台经济等新业态蓬勃兴起,晋江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数量激增。截至今年7月,全市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网络主播等以“两司两员一主播”为主体的新就业群体超13.5万人。

在晋江,这些“赶时间的人”被温柔以待——

清晨,青阳街道晓升社区“暖新早餐点”香气四溢,外卖骑手、环卫工人、快递员免费领早餐,一句“辛苦了”的问候驱散暑气;午后,池店镇综合文化站内,新业态职工子女暑托班温馨宁静,孩子们专注绘画,老师轻声指导;傍晚,网约车司机刘东明走进晋江经济开发区“红蜂驿站”,与同行聊几句家常:“跑了一天车,在这歇歇,放松多了。”

服务好、凝聚好新就业群体,既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实践,也是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的重要举措。晋江以增进民生福祉为落脚点,推进“友好晋江”新就业群体党建品牌建设,通过“筑巢、暖蜂、赋能”三大行动,多措并举服务新就业群体,织密城乡服务网络,让这些“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守护者”在奔波中“立得住脚、安得下心、圆得了梦”,携手奔赴共富路。

聚“新”兴业——

让奋斗之路有方向、有希望

上午10点,外卖骑手王寨国准时上线外卖平台。10年前,他从重庆来晋江打拼,2019年转行送外卖。如今,王寨国月收入七八千元(人民币,下同),最高近万元。“风裡来雨裡去,虽然累但日子有奔头,值!”他的笑容朴实笃定。

像王寨国这样被晋江经济吸引、扎根奋斗的新就业者还有千千万万。

哪裡经济实力强、就业机会多,人就往哪里集聚。晋江常住人口209.1万,城镇化率70.95%,县域经济与社会综合发展实力居中国第三,基本竞争力保持第四。雄厚的产业基础、发达的经济体系与密集的人口,既催生了澎湃的市场动能,也为新就业群体铺就了广阔赛道。

今年30岁出头的陈井杰,便是在晋江实现成长蜕变的。这位莆田小伙2022年来到晋江,入职福建双十网络科技,“刚来的时候,公司负责人对我说,‘在晋江,只要肯努力,就能闯出一片天’。”他从日均五六十单、月薪七八千元的普通骑手起步,凭借拼劲和公司晋升机制,如今已成为管理泉州、晋江8个站点、900多名骑手的区域经理。

陈井杰管理的骑手中,来自贵州、四川、云南等地的约佔40%。“招募时,感觉他们来晋留晋的意愿大。大家都觉得晋江经济好、机会多。”陈井杰说,骑手薪资普遍有七八千元,旺季可达1.5万元左右,高于同类县域平均水平。让他感触更深的是晋江城乡均衡发展带来的机会普惠——以安海镇站点为例,日均订单近2万单,300多名骑手人均60单,与市区持平。

“晋江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丰富,适合打拼也适合生活。”陈井杰已计划在晋江买房定居。他坚信:“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在晋江,一定能实现。”

暖“新”关爱——

让心安之路有回应、有温度

下午3点,快递员王添意送完包裹,拐进磁灶镇东山村“红蜂驿站”,一边喝水,一边充电:“以前,村里不容易找到休息的地方;现在,有了驿站,我们可以歇歇脚、喝喝水、聊聊天。太方便了!”同一时间,西园街道泉州传化公路港“司机之家”内,货车司机祝峰刷着视频:“以前,等待装货的时间裡,我要么在车裡‘蒸桑拿’,要么花钱找旅馆。现在有空调、能洗澡、免费洗衣,跟家裡一样舒服。”

“累了能歇脚、渴了能喝水”,是这群“赶时间的人”最朴素的愿望。为答好这道民生题,晋江以“广覆盖、多层次、实用化”为原则,建设市级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中心,并通过盘活社区、园区、商圈空间,打造208个“红蜂驿站”“工会驿站”“司机之家”,形成集休憩、饮水、充电等于一体的综合服务阵地。

关爱之网由点及面,越织越密。晋江推动“友好社区”创建试点,整合青阳、梅岭、罗山街道社区资源,设立“红蜂驿站”“白兰花家庭驿站”“零工驿站”等服务点;在老旧小区张贴楼栋位置图、设立骑手休息点、简化门岗登记流程,以多元活动与服务提供支持。

“孩子有人管,我们上班才安心!”暑假期间,物流职工张明辉每天把孩子送到磁灶镇延泽社区“新业态职工子女暑托班”。针对新就业群体普遍面临的“子女看护难”问题,晋江在企业集中区、商圈周边开办专项暑托班,为孩子打造快乐天地的同时,也为奔波在外的张明辉们送上“定心丸”。

聚焦新就业群体的急难愁盼,晋江推进职工医疗互助、“微心愿”帮扶、金秋助学、暑托班、“夏季送清凉”“冬季送温暖”等常态化服务全覆盖,让关爱化为“四季暖心 友好晋江”。

数据印证温度:2024年,晋江有17.30万人次职工参与医疗互助,为3320人发放补助金845万元,参与人数与补助金额均创新高;投入53.62万元帮助1170名职工圆了“微心愿”;连续三年投入105万元,为1.05万人次新业态劳动者购买人身意外险;400余家“暖蜂商户”入驻“爱新餐”平台,提供最高3.2折平价菜,过去一年订单超4万笔,惠及9800余人次。

强“新”赋能——

让逐梦之路有支撑、有力量

晋江的关怀不止于“递杯水、送把伞”的即时温暖,更在“搭梯子、铺路子”的长远托举,为新就业群体插上腾飞羽翼。

晋江联动人才市场、平台企业,借“零工市场”开专场招聘会,既送岗位信息,又配就业指导;联合高校、职校、社工机构定制培训课,内容涵盖外卖路线优化、数字化工具使用、职业规划、电商运营入门等,精准对接岗位需求。

日前,晋江市万五商圈“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法律援助站”内,外卖骑手、快递员等对着“法援转盘答题”,在轻松氛围中掌握“工伤怎么赔”“欠薪找谁帮”等知识。高质量发展阶段,保障新就业群体权益是必答题。这个法援站是晋江“赋能行动”的重要载体,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免费法律咨询与援助,从速化解劳动纠纷,让“制度兜底”的安全感,为大家注入更多拼搏的力量。

更深远的赋能,是激发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的活力,推动“社会服务新就业群体、新就业群体反哺社会”的良性循环。不久前,顺丰同城骑手许自奋等待出餐时,身边一男子突然晕倒。许自奋毫不犹豫伸出援手,对男子进行心肺复苏。直到救护人员赶到后,许自奋才继续送餐。“救人比送餐重要,少跑几单不算啥。”许自奋朴实的话语掷地有声。晋江市外卖配送行业党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过去一年,晋江外卖骑手参与各类应急救援达数十次。

盛夏热浪不减,晋江大街小巷每个奔波的身影都有了更坚定的方向。从岗位提供到技能精进,从歇脚纳凉到权益保障,从共同治理到价值认同,这些可感可触的“友好因子”,共同构筑有归属感的“友好晋江”,拼出新就业群体的“幸福图景”。

当穿梭的车轮载着生计与梦想在这片土地扎根后,共同富裕的晋江答卷,就写在每一位奋斗者安居乐业的笑容裡。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