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b版:本地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乡音未改 “新声”可期

晋江学子与旅居新加坡乡贤叙乡情、话传承

本报讯 (记者 王云霏) 7月23日—27日,2025年“情源晋江·新加坡之行”青少年文化交流活动举行。活动期间,26名晋江优秀学子到访新加坡晋江会馆,参观晋江廊文史馆,聆听侨亲前辈的奋斗故事;走进南洋女子中学校、南洋理工大学等学府,体验新加坡领先的教育理念与多元文化;与新加坡晋江会馆的乡亲面对面交流,寻找文化的共鸣与认同。

晋江廊文史馆是第一个向早期为新加坡开埠与建国作出贡献的“估俚”(苦力)致敬的文史馆。“情源晋江”学子走进其中,通过一件件旧物、一张张照片,以及会馆常务委员彭丽儿的深情讲述,真切感受到先辈们“下南洋”的艰辛与拼搏。学生们认真倾听,用纸笔记录、用心灵感受。

参观后,“情源晋江”座谈会在该会会馆拉开帷幕。“怎样培养走向世界的能力?”“如何做好闽南语传承?”“在外游子对家乡的情感是怎样的?”……从个人发展、文化传承到乡情传递,同学们频频提问,新加坡晋江会馆的乡贤、世晋青理事纷纷应邀作答。

乡亲们的倾囊相授,让家乡青少年受益匪浅。“乡情是可以跨越时间与空间、从内心深处迸发出的情感。”世界晋江同乡总会创会会长、新加坡晋江会馆名誉顾问兼永久名誉会长蔡锦淞已年近八旬,他从30年前带着儿子回乡寻根,到几个月前带着孙辈回乡祭祖,心中始终眷恋着家乡晋江。他的这番肺腑之言,成为青少年心中对乡愁最生动的注解。

看着学生们青春洋溢的脸庞,感受着他们求知若渴的热情,新加坡晋江会馆永久名誉会长柯鸿景动情地说,他仿佛看到了晋江精神生生不息的火炬在新一代手中传递。前辈们对晋江学子寄予厚望。在世晋青副会长蔡镕骏看来,“情源晋江”带领青少年走向世界,正是为了让学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成长成才,“希望你们立足晋江,展望世界。家乡这盏灯会永远点亮你们回家的路,也照耀着你们扬帆远航。期待你们学有所成后,积极反哺家乡。”

在新加坡晋江会馆举办的欢迎晚宴上,晋江青少年联袂奉献了一场精彩演出。朗诵、美声演唱、南萧独奏、古筝合奏、国画、书法……同学们轮番献艺,令乡亲们大饱眼福。值得一提的是,南音独唱《阿娘听嫺》、南音琵琶弹唱《风打梨》及高甲戏身段表演《梅花操》等节目博得满堂喝彩,乡亲们在一声一韵中尽赏闽南风情。养正中学学生苏庭暄、季延中学学生陈邱阳、子江中学学生张羽一翔挥毫泼墨,现场创作书法作品“情源晋江”“狮城情晋江缘”“爱拼敢赢”。晚会尾声,乡亲与同学们的手紧紧相牵,一同站上舞台,用最熟稔、最炽热的乡音高唱《爱拼才会赢》。那一刻,晋江的潮水与新加坡河畔的月光似乎同时升起,悠悠乡情跨越山海与代际,生生不息。

明年,第十七届“情源晋江”将走进马来西亚。当天,活动举行了“情源晋江”举办地旗帜交接仪式。世晋青会长周士渊表示,世晋青持续打造的“情源晋江”青少年文化交流品牌活动,旨在为晋江青少年搭建拓宽视野、走向世界的重要平台,搭建文化传承、延续乡情的关键桥梁。“很欣慰看到‘情源晋江’学子成为文化交流使命的担当者。期待他们珍惜此次学习交流的机会,在对比中思考,在交流中成长,将此行汲取的养分转化为向上的动力。”

值得一提的是,当天,世晋青—“说咱闽南话”App首个海外闽南语传习点落地新加坡晋江会馆。该传习点旨在打造集传承、学习、互动、传播于一体的闽南语文化推广平台。新加坡晋江会馆会长张振铭表示,世晋青理事及“情源晋江”学子的到访,是一场双向的文化交融,不仅为晋江青少年打开了一扇望向世界的窗口,也为新加坡的晋江籍新生代搭建了一座寻根的桥梁。未来,新加坡晋江会馆将借助闽南语传习点,进一步推动闽南语与闽南文化在新加坡的传播。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