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蔡斯洵
70.95%——2024年,晋江城镇化率创历史新高。
城,所以盛民也。晋江城镇化率攀升的背后,是“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的指引,是经济活力带来人口汇聚生长,是乡村与城市的边界在产业协同、教育均衡、医疗普惠中逐渐消融,是“居者有其屋”“居者优其屋”“居者乐其屋”的民生蜕变。
一组组跳动的数据,正描摹着“安居晋江”的幸福轨迹——
晨光里,池店镇南天裕景小区的王阿婆乐呵呵地查收租户下半年租金,这个曾经的“老破忧居”经过老旧小区改造成为“品质优居”,房屋出租每月比周边同类小区高约25%;集成电路产业园的小林搬进新交付的保障房,这是“十四五”期间晋江21个保租房项目的其中一套,还有超1.2万套这样的房子,像星光一样散落在晋江各个角落,照亮着新晋江人的安居梦。
再看晋江的房地产市场。今年来,晋江二手房成交量不断上升,上半年二手房备案面积同比增长6.16%;二手房交易量攀升带动一手房持续热销,六成以上的二手房卖家购置改善型一手房,晋江一手房成交量和销售均价连续6个月环比上涨。
民以居为安,住房是一座城市的“最强吸力”。从商品房市场的平稳发展到安置房的品质提升,再到保障性住房的精准供给;从老旧小区的“逆生长”到小区治理的“暖服务”,晋江创新发展“晋江经验”,在住房领域的民生实践,勾勒出一座现代化人民城市“安其居”与“乐其业”的生动图景。
居者有其屋
好房子撑起幸福家
晋江九十九溪流域田园风光项目,万亩良田、生机盎然。
“我一有空就来看安置房建得怎么样了。今年就要交房了,我们都很欢喜!”晋江市池店镇田洋村村民谢幼细说,“等分了房,我马上装修。这里环境太好了,房子也很好,我们一家人已经迫不及待想住进来了。”
晋江九十九溪流域田园风光项目安置房对田洋自然村原有的300多栋房屋,采取“留、改、拆并举”的措施,在保留村落原生态风貌的同时,规划建设新型农村集合住宅,打造集生态观光、文化体验、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沉浸式田园综合体,让传统村落焕发新生。
如今,一个个“城中村”迈向“城市中央商圈”。
在城市改造过程中,晋江坚持“三个先行”:安置房建设先行,大型基础设施先行,公建项目建设先行,最大程度让利于民。如今看来,高铁新区、科创新区、紫帽片区等都一以贯之,把最好的地段留给民众安置,实现就地安置。
住房不仅是一个家庭“遮风避雨的场所”,更是优秀人才扎根发展的“起点平台”。
这些年来,晋江立足“应保尽保”,建立起覆盖全市居民及外来务工人员的保障性住房供应体系;同时,不断加大人才住房保障力度,结合城市更新、低效用地盘活、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等工作,在泉州南翼高新区、集成电路产业园,以及陈埭镇等“三新人群”集聚重点区域筹集谋划项目,多渠道增加房源供给,让每一个在晋江生活的人都能找到安居住所,扎根晋江,努力拼搏。
居者优其屋
好小区焕发新生活
“小区的变化太大了。管理费不多,我们却享受到高品质服务。”家住青阳街道金利花苑小区4栋的居民徐先生感慨,经过老旧小区改造后,这个“高龄”小区以崭新面貌亮相。在老旧小区改造和物业服务覆盖的推动下,金利花苑小区二手房均价上涨35%。
在晋江,老旧小区改造并非简单的翻新修缮,而是通过硬件升级、管网系统重构、公共空间再造等系统性工程,让存量住房资源焕发新生。
过去4年,晋江对永丰路社区更新项目实行“改管运”一体化创新模式,基础设施老旧的小区焕然一新,还多了1个适老化活动公园和4个居民活动场地;永丰路街区型“党建+邻里中心”建起来了;原本闲置的小区底商空间也被盘活了。长者食堂、邻里市集、茶室、咖啡屋、物业服务站、旧改博物馆等业态导入,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让居民实现从“住有所居”到“住有优居”的安居梦。
这种由老旧小区改造引发的居住品质跃升,不仅让原住民获得感倍增,更以看得见的城市更新成果吸引越来越多外来人口扎根。
一个房产数据可见一斑:今年来,晋江二手房成交量不断上升,从购买主体来看,购买二手房的客户,晋江户籍以外的购房客群占比高达58.99%。
“为了让孩子有更好的教育环境,我们打算换购一套学区房。晋江这几年在教育领域的投入很大,新学校不断建成,教学质量持续提升,而且医疗资源也越来越丰富。在这样的城市生活,我们心里更踏实。”来自江西的陈女士在晋江陈埭工作已有10年,如今一家人落户晋江,说起未来的生活,眼里满是期待。陈女士道出了许多新晋江人在这座城市安居乐业的心声。
居者乐其屋
好社区承载万家欢
傍晚6点,青阳街道象山社区的象峰小区中庭格外热闹。篮球场上,鞋底摩擦地面的“吱吱”声里,混着隔壁羽毛球场传来的扣杀喝彩声,遛娃、散步、唠嗑的人络绎不绝。
这个充满活力的生活场景,始于小区业委会一笔20万元的停车场公共收益。
近期,象峰小区业委会牵头使用停车场公共收益20万元,带动物业公司补充出资30万元、业主自发出资2万元,不仅实现环境、设施焕新,更打造出“象峰学堂”、卫生健康服务站、日间照料中心等公共服务空间,让1757名居民在家门口享受“一站式”品质生活。
“改造资金筹集时,业主们主动捐赠2万元。这是大家对小区治理工作的认可。”象峰小区业主林建新感慨。
正如林建新所言,这种从“安居”到“乐居”的跃升,正是城市治理水平的最佳体现。
基层治理水平提升,党建引领是核心,小区管理亦是如此。作为泉州市、晋江市两级“美好家园”示范小区的瑞璟·香榭花都小区,由小区党支部、业委会和物业组成了小区治理的“三驾马车”。得益于红色业委会的积极作为,并与小区党支部、物业形成高效联动,该小区从公共配套升级的民生关切入手,到小区公共资源的盘活实现“自我造血”,形成良性循环,有效推动了小区治理的持续提升。
近年来,晋江持续推动小区管理品质提升,实现小区党组织和“三有”物业服务企业党组织100%覆盖,累计组建业委会416个,组建率99.09%。这些扎实的治理根基,让“红色引擎”持续驱动小区从环境改善到服务升级的全方位进步,更让“美好家园”的幸福图景从示范小区向更多寻常院落延伸。
住有所居、住有优居、住有宜居,晋江住房领域的实践既是“七大共富”行动的生动注脚,更是城乡融合发展的温暖答卷。未来,随着住房体系的持续完善,这座城市将以更坚实的“安居”基石,托起百姓更可期的“共富”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