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b版:专题 上一版   
下一篇

晋江建陶如何玩转“数智化”

本报记者 王云霏 张晋福

近日,在第39届中国国际陶瓷工业展览会上,福建华泰集团凭借在数字化转型领域的卓越表现,荣获“2024年度中国轻工陶瓷行业数字化转型先进企业”称号,该集团董事长助理陈岚波荣获“2024年度中国轻工陶瓷行业数字化转型先进个人”称号。

数字化、智能化是陶瓷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华泰陶瓷的探索实践是晋江建陶企业不断谋求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

作为晋江传统优势产业之一,晋江建陶产量常年位居全国前列。近年来,无论是应对行业的残酷竞争,还是面对消费升级带来的种种变化,晋江建陶产业坚定推动数智赋能,让千年窑火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数智化”节省一半人工

中国建材咸阳陶瓷研究设计院福建分院、泉州职业技术大学陶瓷产业学院揭牌,晋江市建材供应链联盟、“福建大家居出海平台”项目签约……2024年以来,晋江建陶产业动作频频。值得一提的是,在第六届中国(晋江)国际家装建材博览会暨2024福建建博会上,总投资5.02亿元的10个建陶企业代表性技改项目签约,立足质量、标准和品牌建设,进一步推动建陶产业不断跃升。

华泰集团正是上述10个技改项目的企业代表之一。近两年,华泰集团的发展重点之一就是推动数字化转型升级,提升企业竞争力。“当前,我们正在全力推进与中国电信晋江分公司合作的技改项目。”陈岚波介绍,在生产方面,该项目针对窑炉、挤出机等关键生产设备进行数字化改造和可视化管理,再与其他设备进行数据信息联动;在管理方面,该项目将通过数据流程的精益管理实现节能降耗、降本增效,助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在华泰集团生产车间,记者看到,该企业已经实现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生产效率显著提升。

事实上,在晋江建陶行业,“数智化”效果已经显现。比如,美胜陶瓷此前投用的一条生产线改良了施釉工艺,可节省约一半的人工,加上自动打包线的升级,整条线预计日产能较之前实现翻倍。豪山瓷砖总经理苏子杰介绍,近年来公司通过数字赋能、设备升级,其中一条生产线的日产能从之前的约7000平方米增长至约9000平方米,优等品更是同比提高了3%,实现产量与质量“双提升”。在这条“焕新”生产线的助力下,豪山瓷砖实现了定制化、柔性化、规模化生产。

AI担任节能降耗“指挥官”

今年以来,福建宏华集团引入了24小时在线的AI管家系统。“这套系统就像能耗‘CT机’,每台设备都装了智能电表,实时检测电流大小,300多个参数同时传进这个‘数字管家’。”宏华集团副总经理李毅强介绍,这个被称为“数字管家”的能碳协同管理平台将生产数据和能耗指标实时联动,实现能耗的精准管理,让AI担任节能降耗的“指挥官”。比如,烧成窑温度波动超过2℃时,AI就会自动调整燃料供给,这套系统让陶瓷砖单位产品碳排放下降5%,相当于少开10万辆汽车的排放量。在李毅强看来,这套系统就好比是企业在生产端的一双“眼睛”,时刻关注着各个环节的蛛丝马迹。“我们不仅能实时查看、分析系统收集的数据,实现精细化管理,更好地把控成本,还能够在第一时间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他介绍,当生产过程中某个时段数据异常,系统就会预警,管理人员便可以及时追溯到发生异常的源头环节,尽快解决问题。

当前,蒙娜丽莎、简一、新明珠、唯美等一批国内建陶行业龙头企业在数字化工厂打造上取得了显著成就。“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推进,期待晋江建陶企业在创新中寻求市场突破。通过推广绿色生产技术和数字化管理模式,实现节能降耗、降本增效,提升资源配置效率,进而提升企业在需求下滑、竞争加剧的大环境下的竞争力。”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秘书长宫卫对晋江建陶行业的发展表达期许。

多方技术力量助推产业创新

谋求数智转型的不止陶瓷生产企业。由晋江新建兴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各式各样的工业机器人可广泛应用于陶瓷搬运、码垛和上下料等。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新建兴与中国电信联合开发了“陶瓷云”5G智能平台,利用5G、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优势,实现远程维护、异常告警、故障诊断等创新运行模式,从而提高机械设备的售后运维管理效率,降低人工运维成本。

“陶瓷云”智能平台自开发上线以来,在建陶行业收到了积极的反馈,建华陶瓷就是与其实现深度合作的代表之一。建华陶瓷总经理吴思旭介绍,公司近年来积极转型升级,目前各生产流程已基本实现数字化,不仅可以实时采集生产数据,还节约30%的用工。

新建兴董事长吴团结告诉记者,他们对“陶瓷云”的构想和尝试由来已久,也曾经走过一些弯路。“陶瓷行业有很多‘痛点’,比如机械设备占地面积大、仓储空间利用率低等问题,在产品开发上要攻克很多难关。”

正因如此,攻克了技术壁垒的“陶瓷云”未来将不只局限于陶瓷行业,还将广泛使用于生产制造行业。吴团结期待,未来,陶瓷云将作为标准产品在各行各业进行推广,共同实现从平台合作向企业推广,助推晋江数字经济发展。

解决发展痛点,离不开科技创新的驱动力。日前,在“科技赶集日”——建材陶瓷成果推介会暨“晋江平台开放日”活动中,晋江建陶企业代表前往晋江中科优材陶瓷研究院有限公司,实地探访陶瓷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在该平台实验室中,先进的研发设备有序运转,科研人员现场演示材料检测与分析过程,大家深入了解平台在陶瓷材料研发、性能提升及应用推广方面的工作,对其在推动陶瓷材料创新、攻克技术难题等方面取得的成果赞叹不已。

同时,来自禾丰科技、福州大学、广东澳强环保科技的三位专家,分别带来了超级导热技术用于陶瓷企业余热回收、光催化多功能环保涂层赋能传统建筑瓷砖、陶瓷行业水资源再生利用技术等最新科研成果,为建陶产业高质量发展赋能。

记者观察

如今,在晋江建陶产区,“直播带货”、小红书等社交媒体运营已屡见不鲜,企业积极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渠道,开展线上营销和品牌推广,同样是一种“数智化”变革。通过构建线上线下的全渠道营销体系,企业能够更广泛地触达目标客户群体,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无论在生产端还是营销端,晋江建陶企业开启“数智化”变革,既有外因的倒逼,也有企业持续升级的内在需求。外因方面,劳动力资源的紧缺及成本的上涨、消费者个性化需求不断变化,都在一定程度上驱动企业通过变革适应新形势;内在方面,信息孤岛、管理落后等因素,也驱使企业不得不通盘考虑运用更高效的手段提升综合竞争力。

从生产环节的优化、管理平台的打通,到产品质量的把控……对于建陶企业而言,“数智化”变革虽不可一蹴而就,但可以从小切口突破,由点到面地串联起全盘,推动企业提质增效,并进一步降低污染排放和碳排放,提升资源配置效率,进而提升企业在需求下滑、竞争加剧、内卷严重的大环境下的竞争力。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