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资管新规要求,金融机构理财产品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净值化管理成为常态。这意味着,以往那种“稳赚不赔”的投资神话已一去不复返,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
“现在市场上的理财产品五花八门,投资者在选择时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某国有银行理财经理陈先生表示,“高收益往往意味着高风险,任何理财产品都无法确保‘保本高收益’或‘稳赚不赔’。投资者在挑选产品时,应综合考量自身的财务状况、投资目标以及风险承受能力,精心挑选与之相契合的产品。”
记者发现,不少投资者在面对高收益诱惑时,容易忽视背后的风险。一些不法分子也趁机利用投资者对高收益的渴望,推出所谓的“内部产品”“高息揽存”等骗局,导致不少投资者血本无归。对此,业内专家提醒,投资者在追求收益的同时,一定要保持理性,切勿盲目跟风。
自主审慎决策
在投资理财过程中,风险适配原则至关重要。购买理财产品之前,投资者应如实填写风险测评问卷,确保问卷内容真实反映自身的财务状况和风险承受能力。这一步骤不仅是对自身负责,也是对市场负责。
“风险测评是投资理财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银行理财经理表示,“销售人员不得代投资者填写风险测评问卷或合同等重要文件,所有文件都应由投资者亲自签署。倘若产品的风险等级超出了投资者的测评结果或承受能力,请务必三思而后行,切勿因人情关系或过高收益承诺而盲目投资。”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仍有部分投资者对风险测评不够重视,甚至在销售人员的诱导下,填写与实际情况不符的问卷。这种行为不仅可能导致投资者购买到不适合自己的产品,还可能在未来引发纠纷和损失。因此,业内专家呼吁,投资者在投资理财时,一定要坚持自主审慎决策的原则,不被外界因素所干扰。
正规渠道投资
在金融投资领域,选择正规渠道投资是保障资金安全的关键。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平台、不明主体发布的“高息揽存”“内部产品”等信息层出不穷,给投资者带来了极大的风险。
“投资者在购买理财产品时,务必通过银行官方营业网点、认证手机银行App等正规渠道进行。”业内人士提醒,“切勿轻信网络平台、不明主体发布的信息,避免上当受骗。”
一些不法分子还通过仿冒银行网站、App等方式,诱导投资者进行转账汇款。业内专家建议,投资者在投资理财前,一定要仔细核实发行主体和产品要素,确保资金安全。
重视“双录”流程
在银行网点购买理财产品前,积极配合完成录音录像(“双录”)流程是保障投资者知情权和选择权的重要措施。通过“双录”,投资者可以清晰地了解产品的关键信息,包括风险等级、投资结构、费用构成、免责条款等。
“‘双录’不仅是对销售人员的约束,也是对投资者的保护。”上述银行理财经理表示,“借助‘双录’,投资者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产品信息,避免被误导或虚假宣传所骗。同时,如果未来发生纠纷,‘双录’资料也可以作为重要的证据。”
随着监管力度的加强和投资者意识的增强,“双录”流程在银行网点得到了较好的执行。然而,仍有部分投资者对“双录”不够重视。对此,业内专家呼吁,投资者在投资理财时,一定要重视“双录”流程,确保交易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