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柯雅雅 陈巧玲
“我们的科研一定是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科技特派员”身份服务于福建嘉怡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卓东贤在接受采访时,多次提及这句话。
“当前与嘉怡的合作,主要聚焦于超临界发泡和中底材料差异化的开发。”卓东贤告诉记者,他与嘉怡结缘于2016年。随着双方交流的频繁与深入,卓东贤逐渐融入该企业的科研工作中,针对一些关键的技术难点发挥其科研团队的力量。
据悉,超临界发泡相较于化学发泡,属于新工艺。“从无到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的团队参与解决材料收缩、性能衰减等核心问题。”卓东贤告诉记者,去年,嘉怡的超临界发泡产品推向市场后,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当前,相关研发仍在继续,力求产品精益求精。
对于出生于晋江的卓东贤而言,能够将所学知识服务于本土企业,并见证相关成果落地,其内心十分高兴。
据介绍,卓东贤本科就读于泉州师范学院化学与生物学院,此后继续考硕、读博深造。2011年,卓东贤进入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工作,从事高性能复合材料研究。这段经历让他积累了扎实的科研功底和国际化视野,也为后续回到母校泉州师范学院任职提供了重要的助力。
“在母校任职后,我有更多机会走入企业,并担任了多家企业的技术顾问。通过深入车间调研产业痛点,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我逐渐明确了‘以需求驱动创新’的科研方向。”卓东贤说。
正因如此,在“科特派”服务期间,卓东贤更加注重企业在研发中的实际需求,同嘉怡进行了多项深入合作,如2023年福建省科技厅高校产学研合作项目《轻质、高弹、耐低温EVA超临界发泡专用料的技术开发与产业化》、2024年泉州市揭榜挂帅重大项目《废旧EVA鞋材的高值化回收再利用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等。
在卓东贤看来,“科特派”工作是企业和科技工作者之间的一架桥梁,它推动了更多老师走出校门和企业对接,让双方有了更多深入合作的可能。“随着和嘉怡合作的逐步深入,我们也希望看到更多研发成果能够落地并推向市场,将产学研合作的‘最后一公里’走到底。”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