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承恩(龙山小学五年2班)
去年春分,放学路上的风还带着寒意,我在小区紫藤架下遇见了一团“毛线球”——那只三花小猫蜷缩在墙根,毛色沾着青苔,琥珀色的眼睛半眯着,尾巴尖像摇曳的枯草。我蹲下时,运动鞋碾碎冻硬的落叶,它竖起的耳朵上还沾着蒲公英绒毛,像戴了迷你草帽。
我从书包摸出半块饼干,它警惕地缩起身子,胡须轻颤。可当我摊开掌心时,它却用鼻尖碰了碰我的手指,触感像羽毛掠过,带着流浪动物的潮湿气息。这时我才发现,它前爪有道结痂的伤口。
从那天起,书包侧袋总是鼓鼓囊囊的。每天傍晚,紫藤花架下都会响起开猫粮罐头的“咔嚓”声,小猫从冬青丛钻出,尾巴翘成问号,爪子在石板踩出梅花印。
如今,它成了家里的“团宠”:清晨用爪子轻拍我脸颊叫起床;阳光透过纱窗时,它趴在书桌一角,尾巴卷着钢笔帽熟睡,胡须轻轻颤动。上周,我在阳台种多肉,它蹲在花盆边当“监工”,扑向飘落的玉兰花瓣时摔了个四脚朝天,粉肚皮对着天空,逗得妈妈直笑。
昨晚写作业时,它跳上窗台指着窗外——紫藤架已抽出新芽,嫩绿色卷须在月光里舒展。我忽然想起初见它的黄昏,那怯生生的眼神像蒙雾的玻璃珠。
这场相遇多像春天的第一颗露珠,看似微小,却在阳光下折射出整个世界的光彩。当它把毛茸茸的脑袋搁在我掌心时,我忽然懂得:美好从不是惊天动地的邂逅,而是某个平凡日子里,一只小猫用呼噜声填满了心的空隙。指导老师 黄绣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