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b版:理财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债务缠身遇“救星” 实则掉入陷阱

债务困境中的“救命稻草”?

小心是陷阱

当下,不少人因各种原因陷入债务困境,急于寻求解脱之道。然而,一些不法分子却趁机打着“减免债务”的旗号,布下重重陷阱,让本就深陷泥潭的债务人雪上加霜。这类骗局有何特点,大家又该如何防范呢?

张先生曾是一位怀揣梦想的创业者,为了扩大生意规模,他在多家金融机构借款,累计债务高达50万元。起初,生意尚能维持运转,还款也在按部就班地进行。但市场环境突变,张先生的生意每况愈下,经营状况急剧恶化,还款压力增大。

就在张先生感到绝望无助之时,一个陌生电话如同一根“救命稻草”出现在他面前。电话那头,对方自称是专业债务减免公司的工作人员,语气笃定地表示有办法帮张先生减免高达80%的债务。对方还进一步承诺,只需支付一笔1万元的“服务定金”,就能开启债务减免之路。

急于摆脱债务困境的张先生,几乎没有经过太多思考,毫不犹豫地同意了。转账完成后,对方又以与金融机构协商需要为由,要求张先生提供身份证、银行卡、借款合同等详细资料。张先生一心想着能尽快解决债务问题,便按照对方的要求一一提供了这些敏感信息。

随后,对方告知张先生,让他停止向金融机构还款,耐心等待协商结果。张先生虽然心中有些忐忑,但还是选择相信了对方。一段时间过去了,张先生不但没有等来债务减免的好消息,反而陆续收到金融机构的逾期催收通知。通知上明确告知他,因逾期还款,不仅要承担高额罚息,个人征信也受到了严重影响。

当张先生心急如焚地再次联系“债务减免公司”时,却发现对方电话已无法接通,微信也被拉黑。此时的张先生才意识到自己掉进了一个精心设计的骗局。

骗局背后风险重重

债务人需擦亮双眼

张先生的遭遇并非个例,这类“债务减免”骗局往往以收取高额“服务定金”为第一步。不法分子利用债务人急于摆脱困境的心理,轻易地骗取了他们的钱财。而这些所谓的“服务定金”,一旦进入不法分子的口袋,便很难再追回。更糟糕的是,债务人在不法分子的误导下停止还款,会产生高额的逾期罚息,使得原本就沉重的债务负担变得更加难以承受。

在不法分子的误导下停止还款,会导致逾期记录增多,个人信用评级大幅下降。一旦信用受损,债务人在未来的金融生活中将面临诸多困难,如贷款申请被拒、信用卡额度受限等。这不仅会影响到债务人的日常生活消费,还可能对其事业发展造成严重阻碍。

在“债务减免”骗局中,债务人往往需要向不法分子提供大量个人敏感信息,如身份证、银行卡、借款合同等。这些信息一旦泄露,很可能被不法分子用于非法用途。他们可能会冒用债务人的身份办理新的贷款,让债务人背上更多的债务;也可能利用这些信息进行诈骗活动,给债务人带来更多潜在的法律风险和经济损失。

债务困境莫慌张

合法途径是正道

面对“高额债务减免”等极具诱惑性的承诺,债务人务必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明白,天上不会掉馅饼,任何看似轻松解决债务问题的方法,背后都可能隐藏着巨大的风险。不要被虚假宣传冲昏头脑,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仔细分析其中的不合理之处。

如果面临债务问题,债务人应主动与金融机构沟通,说明自己的实际困难,寻求合理的还款方案。金融机构通常会有相应的政策来帮助有困难的客户,如延长还款期限、降低利率等。此外,债务人也可以向金融监管部门或专业的法律咨询机构咨询,通过合法途径解决问题。这些正规渠道虽然可能无法像不法分子承诺的那样快速减免债务,但却能保障债务人的合法权益,避免陷入更深的危机。

个人身份证、银行卡、借款合同等信息是重要的个人隐私,债务人不要随意提供给不明身份的机构或个人。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护个人信息,避免在不可信的网站或平台上填写个人敏感信息。同时,要定期检查自己的信用报告,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