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b版:亲子+楼市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如何培养孩子专注力?

建议:遵循发展规律 从兴趣出发

在幼儿的成长进程中,专注力宛如稳固的基石,对他们的学习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具备良好专注力的幼儿,在面对新知识时能更高效地吸收,在探索世界的旅程中也能走得更为坚定。那么,究竟该如何在日常生活与教育中培养幼儿的专注力呢?

家长困惑 孩子不专注 不知道如何引导

家长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观察孩子的兴趣爱好,尝试着用不同的方法培养专注力。

家长吴女士发现女儿对拼图情有独钟,她分享道:“刚开始,女儿玩的是简单的6片拼图,没几分钟就会失去耐心。后来,我陪着她一起拼,一边拼一边引导她观察拼图的形状、颜色,帮她找到正确的拼接位置。当她成功完成一幅拼图时,我会给予热烈的掌声和拥抱,告诉她‘你太棒了,这么难的拼图都完成了!’慢慢地,女儿从6片拼图挑战到20片、50片,现在她自己就能安静地坐在那里拼上半个多小时,专注力明显提高了。”

但也有家长在培养孩子专注力时遇到难题。家长周先生表示,儿子总是很难长时间专注于一件事,玩玩具、看绘本都是玩一会儿就丢一边。“我尝试过很多方法,比如给他制定规则,要求他必须玩够15分钟才能换别的玩具,但他根本不听,还会哭闹。我不知道该怎么引导他,真的很发愁。”家长陈女士也有类似的困扰,她说:“每次辅导孩子读绘本,刚读两页,他就开始坐不住,一会儿抠抠指甲,一会儿摸摸旁边的玩具。我尝试用生动的语气和夸张的表情来吸引他,但效果甚微。给他买了各种有趣的互动绘本,他也是翻几下就没兴趣了,真不知道该怎么引导他。”

家长刘先生则提到孩子在吃饭时的专注力问题:“吃饭时,我家孩子总是边吃边玩,把饭菜弄得乱七八糟。我试过各种方法,给他讲吃饭的道理、用动画片吸引他、跟他比赛吃饭速度,可他还是不能专心吃饭,一顿饭能吃一个多小时,真的很发愁。”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种情况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并不少见,许多家长都渴望找到更科学有效的方法。

教师探索 打造适宜环境 开展趣味活动

在幼儿园里,教师们也在积极探寻培养幼儿专注力的策略。

晋江一家幼儿园的王老师表示:“首先,要为幼儿打造一个安静、有序的学习和游戏环境。在教室布置上,我们会尽量减少过于花哨的装饰,避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同时,制定明确的规则,比如在课堂上要安静听讲、举手发言,在游戏区域要有序玩耍等。”

除了环境创设,设计多样化的趣味活动同样关键。王老师介绍说:“我们了解到孩子们对角色扮演游戏十分热衷,于是经常组织这类活动,像‘餐厅小厨师’‘小小医院’等。在游戏中,孩子们要专注于自己的角色,与同伴互动交流,这很好地提升了他们的专注力。而且,我们会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特点,设计具有一定挑战性的游戏。比如,小班孩子可以玩简单的配对游戏,中班孩子尝试玩七巧板,大班孩子进行更复杂的拼图挑战。在挑战过程中,孩子们为了完成任务,会努力集中注意力,久而久之,专注力自然得到了提高。”

一家民办幼儿园的李老师则强调了课堂互动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我会运用丰富的表情、生动的语言和夸张的动作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例如在讲解科学小知识时,我会通过有趣的实验演示,让孩子们亲眼看看奇妙的变化,他们的眼睛会紧紧地盯着实验过程,注意力高度集中。同时,我会设置一些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问答竞赛等,让孩子们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这样他们就不容易分心,专注力也能持续保持。”

专家建议 遵循幼儿发展规律科学培养

针对家长们的实践与困惑,晋江市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领衔名师、平山中学心理老师陈红礼指出,家长首先要正确认识幼儿专注力的发展特点。“幼儿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一般来说,3岁幼儿通常只能集中3—5分钟,4岁能达到10分钟左右,5—6岁可以达到15分钟。家长不能对孩子的专注时间有过高期望,要遵循孩子的发展规律。”陈红礼建议,家长可以通过营造安静有序的家庭环境来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家里物品摆放要有条理,减少过多的干扰因素,比如电视、手机等电子设备尽量不在孩子玩耍学习时开启。

在培养方式上,强调要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就像很多家长发现孩子喜欢画画、搭积木,这就是很好的切入点。家长可以为孩子提供丰富的材料,让他们在感兴趣的活动中自由探索。同时,在孩子专注做一件事时,不要随意打断,哪怕孩子在玩看似无聊的游戏。比如孩子用积木重复垒高又推倒,这其实是他们在探索物体的稳定性,打断会破坏孩子的专注力发展。”

此外,陈红礼还建议,家长采用游戏化的方式培养孩子的专注力。比如“找不同”“听指令做动作”等游戏,不仅能锻炼孩子的专注力,还能增加亲子互动。家长还可以将学习内容融入游戏,比如通过讲故事、唱儿歌的方式教孩子认字、学数字,这样孩子会更愿意投入精力,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升专注力。

“培养幼儿专注力,需要家长持续努力,并与幼儿园保持良好沟通。家长可以将孩子在家的表现反馈给老师,了解孩子在园的专注力情况,共同探讨培养方法。同时,家长自身也要做好榜样,在孩子面前专注做事,比如专注阅读、认真工作,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陈红礼表示。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