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施蓉蓉 秦越
海风轻拂深沪湾,白浪逐沙滩。一场关于山海与美食的奇妙邂逅在此悄然上演。5月1日至3日,“沪江十八道·南洋食尚汇——深沪+东南亚美食嘉年华”在保利·自在海举行,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前来品美食、赏美景,感受海丝风情小镇的独特魅力。
美食+美景 共度美好时光
步入保利·自在海,满目绿植,映衬着白色的拱门长廊,休闲度假的氛围感可以说是“五一”假期的“好搭子”。
站在拱门长廊眺望大海,无垠的碧海蓝天,给人以自由、开阔的感觉。穿过自在海的草地,沿着大路前行,一排白色三角顶棚的美食摊位就是此行的目的地——“沪江十八道·南洋食尚汇——深沪+东南亚美食嘉年华”。
25个美食摊位面向大海一字排开,包含东南亚美食区、尤溪县美食区、深沪特色美食区三大主题区域。香气四溢的各种美食,很快就吸引了市民、游客的注意。
热气腾腾的拳头母劲道鲜美;马鲛鱼羹细腻爽滑,每一口都包含海洋的馈赠;芋圆炒米粉口感丰富,是深沪一道经典的主食。此外,还有富有嚼劲的圣杯饼、软糯香甜的冰饼、清爽解渴的石花膏等,在这里逛上一圈,主食汤羹、小吃点心任君选择。
沿海的棕榈树为东南亚美食摊位平添了一份热带风情。深沪小吃同业公会会长黄清海告诉记者,此次参与深沪美食嘉年华的东南亚美食摊位,是当地商户委托泉州代理商参与的,带来了咖啡、可可粉、香蕉片、芒果干、猫山王榴莲、猫山王冰激凌等美食,这些东南亚美食也受到了市民和游客的欢迎。
现场,尤溪县西滨镇畲山滨味的美食摊位同样吸睛。摊主们身着畲族服饰,免费为游客和其他商户赠送琥珀冻糕、金玉软糕、畲族乌米饭等当地特色小吃,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视觉、味觉体验。
“我每种都品尝了一下,感觉很好吃,口感都是软糯香甜的,跟深沪本地的美食很不一样。”黄清海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区的美食文化相互碰撞,是一件既有趣又让人惊喜的事。
来自青阳街道的游客庄天从告诉记者,家里的小孩子想到海边玩,所以就来深沪了,“既不会堵在高速,又能尽享美食美景,大人小孩都玩得很尽兴。”
在美食嘉年华尽情享受了一番舌尖上的盛宴后,游客们纷纷走向不远处那片广阔无垠的海滩,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孩子们兴奋地奔跑着,一把铲子、一个小桶,沙滩就成了他们的乐园;岸边的大片礁石上,大家三三两两,或围坐着,或迎风而立;抬头望向天空,不少游客正趁着这宜人的海风,放飞手中五彩斑斓的风筝……大家尽情享受这悠闲惬意的时刻。
游客围坐一堂
共品“沪江十八道”
在美食嘉年华现场,“沪江十八道”展示区通过图片、文字、实物相结合的方式,对深沪地标宴——“沪江十八道”进行集中展示。
据介绍,“沪江十八道”从深沪镇地标性美食中汲取灵感,并组合成多层次的筵席形式,包括前菜、主菜、主食、汤品、甜汤等五大部分。
为了让更多游客可以一品“沪江十八道”的美味,此次主办方共准备了5桌“沪江十八道”深沪地标宴供游客品尝,参与的25组游客,分别在5月1日、2日的美食嘉年华现场,由主办方以抽奖的形式抽出。
3日中午,凯莱酒店“沪江十八道”体验区热闹非凡,25名幸运游客各携1名亲友,一同来此赴宴。
“细烩海鳗”“拳食之乐”“柔鱼秋蔬”“玉仁香汤”等菜肴相继被端上桌,每一道都将深沪当地丰富的海鲜、优质的农产品等特色食材巧妙运用,是深沪人民智慧与情感的结晶。来自各地的游客围坐在一起,品尝美味,其乐融融。
“很好吃!我会推荐每一个来深沪的人都来品尝。”游客余婷婷竖起了大拇指。
余婷婷是四川人,丈夫邓思航来自重庆,两人均在深沪坑边工业区上班。5月2日,夫妻俩带着1岁多的女儿来到自在海游玩,在美食嘉年华现场,幸运抽中了“沪江十八道”的体验券。
“抽中的那一刻特别开心,今天品尝之后,我们一家也觉得特别好吃。”余婷婷说,她对深沪拳头母情有独钟。
邓思航告诉记者,作为“新深沪人”,他一直有关注深沪的文旅活动,不仅参与过多届美食节,去年的龙舟赛、民俗踩街等活动,也让他印象深刻。
“现在,我们已经在深沪成家立业了,这里是我们的第二家乡。期待未来有更多丰富的文旅活动在深沪举行。”邓思航说。
今年52岁的彭秀英是来自湖南的土家族人,年轻时嫁到金井镇。这次放假,她和家人一同来深沪游玩。
作为幸运游客,她对“沪江十八道”同样赞不绝口:“平时我们家里也会买拳头母、巴浪鱼干回家煮,这些都是很‘百搭’的食物,蒸煮炒炖都好吃。”
深沪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美食嘉年华旨在提升深沪特色美食和“沪江十八道”深沪地标宴的知名度,展现深沪的饮食文化与地域魅力。本次活动通过汇聚多元美食,促进了文体旅产业的融合发展,带动了餐饮、旅游等消费,为深沪镇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同时,活动也加强了与山海协作单位的交流合作,增进了区域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深沪镇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继续挖掘和推广本地美食文化和旅游资源,打造更多具有特色的文旅活动,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