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b版:悦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行旅杂记》序

前言后语

刘志峰

高俊仁的主业是经商办企业,业余既写书又编书。作为一名民主党派成员,他也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其散文随笔集、政论集等专著已出版了四五本,主编或具体主持编辑事务的地方志书、文史资料选编、文学作品合集、师友文集、宫庙和企事业单位画册也有数十种,参与策划过多场地方经贸、文化、慈善、节庆活动。

高俊仁既擅长文学创作,也热衷于旅游和摄影。这本《行旅杂记》,就是他把三者融合起来,奉献给朋友们的又一成果。

朋友送的书或书稿,都是要读一读的。尤其是这类陪伴着他一路走来,且行且思、且文且摄的作品,读后才知道他去过什么地方、看见什么东西、遭遇哪些事情、都在想些什么,方便朋友们交往时,找到一些共同语言,避免相互冒犯起冲突。但至于作者的游历有多广泛、视野有多开阔、眼光有多独到、文笔有多优美、感悟有多深刻、启迪有多重要,通常评论此类作品都会触及,甚至早就被人用一堆的陈腔滥调给点赞完了。语既已穷,讲不出任何新意来,不搜肠刮肚、绞尽脑汁也罢。

因此,这篇小文要作为序言,真就有点难为情。要读这本书,倒不妨先翻到后面,读读作者本人、俊仁兄的代后记《从出差到旅游》。

称他“俊仁兄”,我是有点托大,因为我们年纪差距将近一个辈分。但若以文龄论,马马马虎虎还是可以高攀的。应该是1991年7月晋江市青年文学协会举办首届(安海)笔会第一次见面,后来编印《晋江青年文学》小报第一期时编过他的小小说。这样,我们就算是同一批的晋江“文青”。只不过他此后活跃于商海,却疏离了文坛,再见再聚已经跨入了另一个世纪,才重续上至今二十余年的情缘。

疏离后再回归,就不再沉寂,那十年也可能是他厚积薄发的必然时期。

在我的感知里,高俊仁既是“苦行僧”,也是“乐天派”。之于工作、之于生活,莫不如此。因为这本书是游记集,我们就只说些旅游的事。这些年,和他有过几次同团结伴而行,有较深的体会。像我等大多是随大流走马观花、到此一游了事,而他则会预先做功课摸情况,每到一处都勇闯在前,总想把一切都览入眼,再坎坷险要的地方都阻拦不住他的脚步。碰到实在不得不留下的遗憾,却终是一笑了之。回到驻地,放下包袱,随即端起小酒,呼朋唤友。

如果这是高俊仁的生存法则的话,我认可。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