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居民生活方式的显著变迁,高血压这一心脑血管疾病的首要危险因素,在我国的发病年龄正呈现出年轻化趋势。然而,公众对于中青年高血压的关注却明显不足。
中青年高血压问题亟待关注。为此,我们特别采访了咱厝心血管内科相关专家——晋江市医院(上海六院福建医院)心血管内科负责人、医学博士张登庆,就中青年高血压的现状、表现特征及干预措施进行深入探讨。张登庆表示:通过早发现、早干预、规范管理及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中青年高血压的发病风险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共同守护健康人生。
中青年高血压
隐匿性强知晓率低
中国疾控中心指出,中青年高血压具有较强的隐匿性,早期常无明显症状,加之患者发病初期对高血压危害认识不足、对用药有顾虑,导致中青年高血压人群知晓、治疗、控制率低下的问题尤为突出。2018年中国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数据显示,我国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中,七成以上不知晓自身的高血压状况,控制率更是不足10%。
张登庆强调,虽然与老年患者相比,中青年患者的高血压持续时间短,靶器官损害较少,短期(5~10年)心血管风险较低,但由于其预期寿命更长,长期(>10年)及终生风险实则更高。因此,早发现、早干预、规范管理,对于降低未来的心血管疾病风险至关重要。
表现特征:
合并代谢异常比例高
中青年高血压的表现特征有哪些呢?张登庆介绍,大多数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发病初期无明显症状,部分因头晕、头痛、耳鸣、乏力就诊时被发现。此外,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以轻度高血压居多,以舒张压升高为主,收缩压正常或仅轻度升高。
值得注意的是,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中合并超重、肥胖及代谢异常的比例较高,这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包括超重、肥胖、血脂异常、糖代谢紊乱、高尿酸血症等代谢异常问题,在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中屡见不鲜。张登庆提醒,中青年人群应更加关注自身健康状况,积极改善不良生活方式,以降低高血压的发病风险。
干预措施:
生活方式干预很重要
针对中青年高血压的干预措施,张登庆表示,生活方式干预对中青年高血压患者至关重要。在中青年阶段及早干预并改善不良生活方式,有助于控制血压,遏制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
具体而言,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限制钠盐摄入,培养清淡饮食习惯;二是控制体重,将身体质量指数(BMI)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三是调整饮食结构,保证蔬菜、水果等植物性食物的摄入,减少饱和脂肪酸及胆固醇摄入;四是戒烟限酒,远离烟草和酒精的危害;五是坚持体育锻炼,以有氧运动为主,抗阻运动为辅;六是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