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b版:习作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最后一次拥抱

蔡奕晴(衙口中心小学五年3班)

蝉鸣喧嚣的仲夏午后,老藤椅在梧桐树荫下发出细微的吱呀声。奶奶手中的蒲扇摇出断续的凉风,阳光从叶缝漏下细碎金斑,在她银白的发梢与皱纹间游走。那时的我正蹲在石榴树下数蚂蚁,未曾察觉这帧被岁月镀金的画面,竟会在三个月后成为永远定格的记忆。

老人身上总带着独特的温度。奶奶的怀抱像晒透的棉被,裹着晒干的桂花香。她布满茧子的手抚过我后背时,会轻轻打着节拍,把《茉莉花》的调子编进我的梦境。夏夜蚊虫嗡嗡作响的廊檐下,蒲扇摇动的风声与蛙鸣编织成网,兜住我所有无忧的童年。

“晴晴又长高啦。”她踮脚比画我额前的碎发,我却总在敷衍的应答间频频看向手机。直到某个深秋,父亲在电话里说奶奶咯血的消息时,我才惊觉廊下那个等待的身影,不知何时已佝偻得需要扶着门框才能站稳。

监护仪的滴答声在十二月的寒潮里格外刺耳。病床上的人形薄得像张被雨水浸透的宣纸,唯有床头玻璃瓶里蔫头耷脑的桂花枝,还固执地散发着往日的甜香。我握住那只曾为我摇过十年蒲扇的手,嶙峋的骨节硌得掌心发疼。

如今老屋的藤椅上积满尘埃,唯有廊下的风铃还在重复着往日的歌谣……当我终于懂得在手机相册里翻找往昔时,才惊觉竟没有一张与奶奶的合影。原来有些遗憾永远无法弥补,就像那个夏天没接住的桂花,终究随风散落在时光深处。

教师简评:这篇文章是关于小作者与奶奶的回忆,情感真挚,充满温情,却又遗憾。通过触觉、听觉、嗅觉等丰富的感官描写来结合意象,传递未尽之情,体现了散文的韵律美感。施培青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