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许春 董严军) 闲置老宅变身温馨图书馆。2日,在晋江东石镇塔头刘村,由华侨古厝改造而成的福华图书馆正式揭牌投用,为丰富当地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注入了新活力。
福华图书馆位于塔头刘村沿海地带,面积有500平方米,馆名源自古厝“福华阁”的楼名,是一栋精美的红砖厝。
幼儿读物、社科书籍、特色馆藏……走进以粉色为主色调的福华图书馆,一个个温馨的空间里,摆满了琳琅满目的书籍。这些阅读空间由古厝原有的榉头、开间、厅堂等改造而成,既保留了古厝的格局,又赋予了空间新的生命。
“‘福华阁’早年由旅居菲律宾的华侨刘维鞏回乡建设。后来,他的子孙没有住在这里,房子长期空置。”塔头刘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刘永进介绍,去年,村委会找到刘维鞏后人,把房子免费借了出来,并对接晋江市图书馆的资源,把古厝改造成乡村图书馆,为村民打造了一个阅读休闲的好去处。
今年初,经过修缮和精心佈馆,福华图书馆投入试运营。除了借阅书籍,图书馆还经常开展亲子阅读、读书分享会等活动。
“看到老宅变得这么漂亮,我们也很高兴。”刘维鞏孙媳刘美鹤笑着说,去年,村委会提出向他们借房子,家人商量后一致同意出借,“房子借给村里,有人帮忙管理,比较不容易荒废。而且房子有了新的用途,能造福很多人,变得更有意义。”
延伸书香阵地,打造文化地标。如今,福华图书馆已作为晋江市图书馆微分馆正式投入运营。
“在学校旁边就有一个这么精美的图书馆,我们都很开心。来这里阅读、写作业,感觉很安静、很舒适。”前来阅读书籍的廷都中心小学五年级学生田景兴说。
值得一提的是,福华图书馆也是东石镇第10个乡村图书馆。
“近年来,我们聚焦‘书香小镇’建设,系统打造了一批乡村特色公益微图书馆,改造盘活‘一村居一农家书屋’,并通过常态化策划一系列文学阅读精品活动,让书香浸润每一个家庭,共同书写仁和东石的书香记忆。”东石镇党委组织委员、宣传委员陈瑞清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