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代飞速发展的浪潮中,闽南语正面临着严峻的断层危机,保护和传承闽南语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今年新学期伊始,晋江教育就有“大动作”——2月16日,晋江正式发布中小学(幼儿园)闽南语文化传习行动,确定70所学校作为试点,传承和保护闽南方言。
走在闽南地区的大街小巷,曾经随处可闻的闽南话,如今在年轻一代口中逐渐变得稀少。学校里,普通话的普及让孩子们习惯了用普通话交流;家庭中,不少父母减少了闽南语的使用。长此以往,这门古老而独特的语言,恐怕会沦为老一辈记忆深处蒙尘的“过去式”。
众所周知,闽南语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是研究古代汉语和地方文化的重要资源,被誉为“古汉语的活化石”。它不仅是日常交流的工具,更是闽南人情感的寄托,在海外,闽南语更是成为闽南籍华侨华人联系家乡、维系乡情的桥梁。一首《爱拼才会赢》,唱出闽南人拼搏进取的精神;一部歌仔戏,尽显闽南地区风土人情和历史故事……
值得欣慰的是,闽南地区已积极采取措施保护和传承闽南语。教育主管部门在部分学校开展闽南语校本课程,编写闽南语教材,学说闽南语、会唱闽南歌、念闽南童谣、讲闽南四句,让孩子们从小接触和了解家乡话。社区也发挥重要作用,组织开展闽南语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语言氛围。值得关注的是,晋江经济报视频号推出的《小记者乐读》,便是邀请小学生用闽南语解读二十四节气,深受学校和家长的喜爱。不止于此,晋江还推出了“说咱闽南话”App,通过数字化手段吸引更多年轻人学习和使用闽南语。
保护传承闽南语,是每一位晋江人的责任。家庭要重拾闽南语交流的传统,长辈以身作则,让孩子在闽南语的环境中成长;社会各界要共同营造闽南语使用的环境,通过文化活动、媒体宣传等方式,提升闽南语的影响力。
传习闽南语,人人都是推广者。希望我们的下一代,闽南语能越说越好。
张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