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b版:健康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倒春寒来袭,中医妙招温经护体

健康 课堂

随着春天的脚步悄然而至,天气却似乎还在冬天与春天之间徘徊不定。最近,气温如同坐上了过山车,白天温暖如春,夜晚却冷风刺骨,温差极大,这正是“倒春寒”在作祟。晋江市中医院中医师王施君提醒大家:倒春寒不可轻视,若应对不当,可能诱发多种健康问题!

倒春寒的“寒意”有多深

倒春寒是指初春气温回升较快,但春季后期气温又明显偏低,并伴随持续阴雨的天气现象。闽南谚语“风寒雨落正二月”,生动描绘了这一周期性气候特点。

王施君介绍,在中医看来,倒春寒属于“非时之气”,即反常气候,其携带的寒邪与湿邪易损伤人体阳气,导致风寒袭肺或寒湿困脾,进而引发呼吸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及消化系统问题。尤其在闽南沿海地区,湿冷海风无孔不入,即便在室内也能感受到凉意从脚底蔓延;加上阴雨连绵、天气阴沉,不仅体感不适,出行也多有不便。

哪些人群需格外警惕?王施君提醒:过早穿短装的人群、老年人、体质较弱者,均需要注意倒春寒。

患者案例:

李阿姨的康复之路

李阿姨是一位退休教师,去年春天,她因过早脱下冬装换上春装,结果遭遇了倒春寒,导致膝关节疼痛难忍,走路都成了问题。在王施君医师的建议下,她开始每日按揉膝关节周围的穴位,并接受推拿治疗。经过一个月的调理,李阿姨的膝关节疼痛明显减轻,如今已能自如行走。她感慨地说:“中医真是博大精深,这些方法简单又有效!”

面对倒春寒,王施君推荐通过按摩特定穴位来促进气血运行,缓解不适。每日按揉风池穴、足三里、太冲穴等处3分钟,可增强免疫力、疏肝解郁。同时,对腰部、肩部等易受寒湿的部位进行推拿,至皮肤发热,能有效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疼痛、僵硬等症状。

中医防护指南:

助你安稳度春

三春刮痧,疏通经络。大家可选取背部、颈部、两侧的斜肋部或者大腿的内侧等部位进行刮痧,调理肝脏、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排出邪气。但刮痧时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刮伤皮肤,且同一部位不宜频繁刮痧。

饮食调养,养肝顺气。根据中医肝肾同源的理论,选择黑芝麻、黑豆、黑枸杞等补肾以养肝,可能比直接补肝效果更好。春天多吃韭菜、葱、姜、蒜等,有助阳气升发;阴雨连绵的天气食用山药、薏苡仁、白扁豆等,能健脾祛湿。此外,闭目转睛可以保养肝肾之精血,心烦意乱之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排除杂念,静养心神。

王施君提醒:“春捂秋冻”很有道理,我们可以使用“下厚上薄”或洋葱式穿衣法,重点保护腰腹(命门穴)、足部(涌泉穴)及颈部(大椎穴)。体弱者、老人及儿童建议比常人多穿1~2件外套。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