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晋江市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晋江常住人口成功突破209万大关,城镇化率攀升至70.95%,创下历史新高。
人口红利的持续释放,带来购房的巨大需求;同时,也对房地产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
人口增长 楼市需求大爆发
在晋江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究竟是什么力量如无形巨手,持续推动着楼市需求发生深刻变革?随着常住人口不断增加,本地与外来人口仿佛两台强劲“引擎”,共同促使房地产需求迈向多元裂变的新征程。
多年来,晋江的人口总量在泉州各县(市、区)中始终名列前茅,每年稳定增长1万人,形成了独特的人口增长模式。这座户籍人口仅120多万的县级市,凭借外来人口占比近半的包容发展模式,展现出中国县域城市化的进阶路径。其涵盖化纤、纺织品、染整、鞋材、鞋服机械、鞋服成品等完整链条的传统产业集群,以及集成电路、石墨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共同构成强大的“就业磁场”,每年吸引大量高校毕业生和产业工人前来扎根。像安踏、恒安等龙头企业构建的完整产业链,不仅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还不断增强对人口的吸引力。
在晋江一家上市公司工作的产业工人林先生分享道:“我来晋江后,一直在寻觅合适的住所。像我们产业工人,起初就想找个实惠且便捷的地方,90多平方米的小三房就挺不错了。但随着收入增长,也期望拥有自己的温馨小家,紧凑型四居室就十分契合我们现阶段的需求。”
每年0.74个百分点的城镇化率增长,意味着众多农村人口转变为市民,他们的住房需求呈现出明显的梯度特征。从产业工人集中居住的职工公寓,到新市民偏爱的紧凑型三居室,再到改善需求钟情的优质学区房,形成了多层次的市场需求结构。
记者从去年销售数据发现,改善型项目展现出更强的韧性。从项目成交情况来看,去年榜单前列多被改善及豪宅项目占据,充分证实了城镇化带来的多层次市场需求释放。
自然增长率0.84‰的“V型反转”意义重大。在出生率上升与死亡率下降的双重作用下,“二孩政策”的累积效应开始显现。业界人士指出,四居室及以上户型成交量占比显著提高,这清晰表明改善型需求即将进入释放期,开发商需据此调整产品策略。
空间重塑 房地产市场迎新契机
晋江城市版图正在经历一场大刀阔斧的重划,你可曾思考过,这一变化如何深刻改写房地产市场的竞争格局?从核心城区的蜕变,到产城融合示范区的兴起,再到县域多中心格局的逐步形成,晋江房地产市场正以崭新姿态惊艳亮相。
最新数据显示,70.95%的城镇化率将晋江带入城市发展新阶段,“全市一城、一主两辅、双湾双带”的城市框架加速构建。核心城区土地开发持续推进,促使存量更新与立体开发同步进行。例如,梅岭中片区凭借位于晋江市中心城区核心位置及完善的交通网络,成为双创活力走廊的关键节点。区域内有平山实验小学和平山中学等多个教育机构,还有五店市传统街区等优质商业旅游资源。未来,这里将打造承载新兴消费和创新功能、提升城市形象的“城市中央活力之芯”,助力完善晋江城市功能、提升城市能级。
产城融合示范区成为新的增长热点。比如,高铁新区以人才为核心打造创新创业基地,构建站城一体的高铁新区样板;紫帽片区则凭借临近泉州市区和晋江国际机场的优势,成为度假宜居的理想之地。
购房者王女士在晋江集成电路产业园工作。她表示:“能住在离工作地点这么近且周边配套设施完善的地方,实在太方便了。这里的房子一开盘我就关注了,居住体验极佳。”
县域多中心格局催生差异化产品体系。晋东新区作为泉州环湾发展的主要板块之一,被定位为集体育、产业与生活于一体的 “中央活力区”。该区域规划有智能制造、专业市场、楼宇总部及体育商贸四大核心功能,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和高端医疗设施,如晋江一中晋东校区和上海六院福建医院(福建和敏医院),区域内主打第四代住宅;高铁新区以人才为核心打造创新创业基地,构建站城一体的高铁新区样板,主打刚需和改善类产品。业界人士称,这种空间差异正在重塑住宅产品价格梯度,各板块价差将进一步拉大,反映出市场细分程度不断加深。
应对挑战 房地产谋破局之道
随着晋江城镇化进程加速,房地产市场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面临诸多棘手难题。在人口持续流入、土地资源受限的双重压力下,晋江房地产究竟该如何破局,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人口持续流入对公共服务配套提出更高要求。以教育配套为例,晋江持续加大教育投入,优化“一主两辅”教育资源布局,实施新(片)区教育布局优化计划,加大教育资源整合提升力度,构建与城市发展格局相匹配的教育空间布局,为各区域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数据显示,仅2021年以来,晋江在教育领域的建设项目就达140个,总投资约107.82亿元,建成晋江一中池店校区、晋江学校、紫华中学(养正中学科创校区)、第九实验小学等项目。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晋江还将进一步优化中心城区、重点片区教育规划布局,计划竣工投用20个项目,年度计划投资14亿元,预计新增学位 1.78万个。
面对土地资源紧张的限制,城市更新进入关键阶段,晋江在提升城市品质、促进国土空间资源优化配置方面下足功夫。去年,修编后的《晋江市国土空间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正式实施,鼓励商品住宅首层设置入户大堂,提高户型阳台占比,优化商品住宅、保障性租赁住房、公租房的停车配建要求等,在降低群众购房成本的同时,提升群众生活便利化水平。这种兼顾社会效益与市场逻辑的更新路径,为存量开发提供了晋江范例。
站在城镇化率70%的重要节点,晋江房地产市场正从量变向质变转变。人口数据的细微变化如同市场脉搏,既反映出当下需求的结构性转变,也预示着未来发展的新可能。业界人士表示,当“产城人”深度融合进入新阶段后,对于开发商而言,能够精准把握人口趋势、创新产品供给、深耕城市价值的市场主体,将在新一轮发展周期中抢占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