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宁 董严军
在日前由泉州民营经济研究院、泉州市委金融办、泉州市委党校、泉州市商务局、泉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举办的“ESG与可持续发展领导力”主题培训上,德国莱茵TüV集团高级技术经理符史良,安踏集团可持续发展总监李明,中诚信绿金国际COO、中诚信绿金ESG评级与数据中心主任沈双波等行业专家分别进行主题分享。在他们看来,ESG已经不是个别企业的议题,要重视ESG在企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推动ESG实践落地,从而提高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力。
据悉,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企业关注的重点领域。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的一种表现形式,ESG不仅能够保护环境、回应社会需求,还能够提高企业的可持续竞争力和长期价值。
ESG已经不是少数企业的议题,而是企业需要主动拥抱的领域。符史良认为,气候变化是推动ESG发展的重要推手。目前,全球百家投资机构已经把ESG风险视为投资参考的因素。在他看来,现在的投资者希望看到企业对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及机遇的评估与应对能力。
对于安踏等大企业来说,ESG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而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许多管理层对ESG的认识仍有不足。
李明认为,以前企业开始做ESG可能是从被动到主动,但是现在企业要保持可持续发展力不能再延续这样的路径,必须要主动拥抱ESG。他建议,企业中层可以从风险分析入手,列举企业不做ESG项目可能面临的业务风险,尤其是业务面向欧盟、北美等地区出口的风险,进而提高管理层对ESG的认识及重视。
对此,沈双波也提出,2023年以来,国内外与可持续发展和碳相关政策不断叠加,企业经营可能有风险增加,或者要面临经营风险敞口不断增大这一现实。她强调,要响应利益相关方,关注“财务和影响”的双重重要性,规避企业发展风险。
对于有企业谈到ESG就“色变”这一现象,李明则表示,大家不要把ESG看作是一个过于宏大的议题,而是要增加认识,根据企业发展阶段对企业发展ESG进行拆解,使之与企业发展阶段相一致。
李明介绍了安踏ESG项目的实践,并从战略认知、组织保障等多个层面分享了安踏推进ESG项目的方法论。例如,企业建立了ESG可持续管理闭环体系,实现ESG绩效考评机制在集团的全覆盖,“安踏集团的ESG文化是每个人的ESG”,大家从学习者转变为践行者,继而又成为带动者。今年,安踏提出“打胜仗,做世界的安踏”。他认为,“做世界的安踏也是可持续的安踏。”
ESG在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地位越来越高,已经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无法绕开的议题。符史良表示,即使是暂时没有上市规划的中小型企业,也可以借力ESG的评价体系来对企业内外部进行完善,从而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实力。
以企业战略规划的制定为例,可以根据ESG评价体系,找到企业当前的弱项,确定提升方案,搭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并持续关注资本市场关于ESG评级的动向。同时,将企业ESG管治方针融入企业文化和价值观,识别并评估业务运营中ESG相关风险,持续根据资本市场及评级机构关注点提升ESG管理。在完成上述工作的基础上,企业可以选择主动提高ESG信息透明度,参与行业ESG相关标准制定,或者参与产业链上下游指标管理。
“企业进行ESG相关工作一开始不需要求全、求完美,而是循序渐进。”符史良表示,如果一开始就想做得太完美,会影响企业开展相关工作的进程,而且一旦有相关风险出现,反而会引起投资者及市场的重视,造成不可估的影响。
符史良强调,企业需要根据可持续发展战略及目标,来确定企业发展的关键议题,从而落实主体及阶段性目标,找到行动机会,以ESG竞争力构筑企业可持续发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