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b版:健康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辗转反侧睡不着?中医教你“一键关机”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失眠已成为许多人的困扰。夜深人静时,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不仅影响第二天的精神状态,还可能对身体健康造成重大影响。面对这一难题,中医提供了丰富的调理方法,帮助我们“一键关机”,轻松入睡。

失眠的中医解读

中医认为,失眠病因复杂,主要与肝气郁结、脾胃不和、心血不足有关。肝藏魂,主疏泄气机,情志郁闷、肝气郁结会导致睡眠不稳;脾藏意,主运化气血,思虑过多会损伤脾胃,气血不调则难以安神;心藏神,需心血濡养,心气消耗、心血不足则神失所养,进一步加重失眠。因此,调理失眠需从疏肝解郁、健脾和胃、补养心血入手。

中医助眠调理妙法

对于大众来说,想要通过中医助眠,可以考虑从穴位按摩、药膳食疗着手。比如,肝气郁结型失眠,可按摩太冲穴和合谷穴。太冲穴位于足背部,用拇指或食指顺时针轻按10—15分钟,可疏肝解郁;合谷穴位于手背,用食指和拇指夹住穴位做轻微捏压动作,可舒缓全身紧张感。再如,脾胃虚弱型失眠,按摩足三里穴和中脘穴能有效缓解。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用拇指按压可持续健脾胃;中脘穴位于上腹部,用掌根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按压,可健脾助运。若是心血不足型失眠,可按摩神门穴和内关穴。神门穴位于手腕,用食指按压可安心宁神;内关穴位于前臂内侧,用大拇指轻按可调节心气。

中医讲究药食同源,针对不同类型的失眠,推荐以下药膳。肝气郁结型:百合欢皮汤,将干百合、合欢皮与冰糖煮沸饮用,可疏肝解郁、安神定志;脾胃虚弱型:健脾安神汤,用神曲、茯神、莲子煮沸饮用,能健脾养胃、安神助眠;心血不足型:桂圆红枣汤,将桂圆干、红枣、枸杞与冰糖煮沸饮用,可补气养血、宁心安神。

中医助眠的实践与反馈

除了穴位按摩和药膳食疗,中医还强调生活调适的重要性。比如,通过冥想、八段锦、呼吸训练等方式调适身心、缓解压力,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晚餐宜清淡,食量控制在七八分饱,睡前三小时不吃夜宵,避免饮用咖啡、茶等刺激性饮品。

许多人在尝试中医助眠方法后,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福建中医药大学李灿东教授指出,中医调理失眠注重个体化治疗,因人而异,因时而异。通过综合运用穴位按摩、药膳食疗和生活调适等方法,不仅能有效缓解失眠症状,还能改善整体健康状况。总之,面对失眠这一现代生活中的常见困扰,中医提供了丰富而有效的调理方法。让我们学会运用中医智慧“一键关机”,轻松入睡,迎接每一个充满活力的清晨。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