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通常在每年公历1月20日左右到来,标志着这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这一时节,人体生理功能处于低谷,阳气内藏,是机体能量蓄积的重要阶段。为此,我们特别邀请了咱厝知名中医、晋江市中医院副院长黄伟旭,为大家提供一份大寒节气养生健康指南。
饮食调养:温补与滋阴并重
大寒时节,饮食应以温补为主,多食用羊肉、牛肉、鸡肉等温热食物,有助于驱寒保暖,增强身体抵抗力。同时,适量食用枸杞、红枣、桂圆等中药材,补充气血。专家建议,滋阴润燥同样重要,可摄入酸性食物如醋、山楂,软化血管,预防心血管疾病。新鲜蔬菜和水果也是必不可少,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黄伟旭还推荐食用黑豆、黑米、黑木耳等黑色食物,以及韭菜、香菜等食物,为即将到来的春天做好准备。
“情绪调节也很关键,此时应保持心情愉悦。”黄伟旭坦言,大寒时节,天气寒冷且光照不足,容易导致情绪低落。专家建议,可以通过听音乐、看书、与朋友交流等方式来调节情绪,保持心情愉悦。晚上泡脚时加入生姜、花椒等食材,也有助于舒缓疲劳,促进血液循环。
起居作息:早睡晚起,养阳固精
大寒时节,应坚持早睡晚起的作息习惯,每天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滋养阳气,增强身体抵抗力。室内要保持空气流通,避免长时间封闭导致空气不新鲜。同时,要注意防寒保暖,尤其是头部、手部和脚部,这些部位容易受寒并引起身体不适。睡前用热水泡脚20~30分钟,有助于畅通血脉,改善睡眠。
适量运动,避免过度。大寒时节,适量运动仍是必要的,但应选择温和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加强身体抵抗力,促进血液循环。运动时要注意保暖,避免出汗过多而引起感冒。黄伟旭特别提醒咱厝市民,“运动强度要适中,根据个人身体状况进行调整,避免过度运动损伤身体阳气。”
预防流感与心脑血管疾病
大寒时节是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期。建议到人流密集的室内公共场所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全程佩戴口罩,注意个人卫生,及时洗手;同时,要注意保暖,减少在室外逗留的时间,避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通过合理的饮食调养、起居作息、适量运动和情绪调节,我们可以有效应对大寒时节的寒冷天气,保持身体健康,迎接春天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