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柯国笠 董严军
近日,记者走进福建中泰德玛智能设备有限公司研发调试车间,该公司最新款自动化流水线映入眼帘:鞋底轨迹扫描、机械手鞋面打粗操作、自动鞋底喷胶等操作一气呵成。在这条流水线上,现代科技与传统制鞋行业实现了完美融合。
“这是我们在鞋机领域的最新研发成果。”福建中泰德玛智能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赫赤向记者介绍,该公司成功研发推出搭载3D视觉方案的鞋底喷胶工作站、鞋面打粗工作站、喷胶工作站,以及自动化生产整线,“这条生产线通过机械臂的智能协作,极大地缓解了企业对人工的依赖,并在保证甚至提升产品质量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了生产效能。”
赫赤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在大多数鞋厂,一条生产线过去需要大约60人负责鞋底打粗、鞋面刷胶等工序。而现在,依靠中泰德玛的自动化生产线,仅需不到30名员工即可完成同等甚至更多的工作量。这一创新成果有效解决了行业人力资源短缺、制造成本增加、产品质量不稳定等痛点问题。
作为鞋机行业的老牌企业,中泰德玛已在行业深耕近30年,并从原来的鞋机贸易转向自主鞋机研发,走向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创新发展道路。多年的积累,也让中泰德玛成为懂鞋制造也懂技术创新的“复合型”创新企业。
“自动化的技术创新,最终是要给制鞋企业创造实际效益,而不是增加负担。”赫赤说,当下国内外贸易形势复杂多变,许多企业想要投入自动化、数字化,但成本高企且存在风险。最怕的就是引进后产线不能用,不仅耽误产能,还影响产品质量,反而增加更多隐性成本。因此,在产品研发过程中,中泰德玛不仅注重技术的先进性,更注重产品的实用性和稳定性。
“中泰德玛在行业深耕多年,对制鞋的工艺流程比纯技术企业更熟悉;而对比熟悉制鞋工艺的同行来说,我们有技术创新积累的优势,这是许多品牌鞋厂选择中泰德玛的原因所在。”赫赤介绍,通过研发升级,中泰德玛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以鞋楦为例,原来的自动打粗机需要使用标准鞋楦,是鞋生产自动化长期以来的瓶颈。但如今,该公司产品已实现鞋楦“柔性化”使用,传统鞋楦也可以自动打粗。“标准鞋楦单价在200元左右,传统鞋楦20元就可以买到。这笔账对制鞋企业来说很划算。”赫赤表示。
不只让鞋楦实现“柔性化”使用,3D视觉建模的引入,也让该生产线的打粗、鞋面喷胶可以适配更多鞋型。
记者了解到,中泰德玛最新款的鞋面打粗机还配备了“万向打粗”功能,可以根据鞋面的材料特性及需要打粗的深度实现全自动控制。而在鞋面喷胶环节,中泰德玛与鞋楦厂合作开发了识别系统,通过3D扫描可以自动形成打粗、喷胶轨迹。
“传统制鞋工艺中,喷胶需要人工事先给鞋做描点定位,喷胶轨迹导入需要一小时左右,不仅费时费力,还存在不稳定性。”赫赤说,目前,该公司产品鞋子喷胶轨迹形成时间只需5分钟,并实现了一条线上男鞋、女鞋、童鞋等多种鞋底同时生产。同时,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中泰德玛的喷胶技术还可以省下50%左右的胶水使用。
据介绍,截至目前,中泰德玛已获得20多项国家专利。
依靠准、快、稳、省的优势,如今,中泰德玛已经成为温州巨一集团等多个国内知名制鞋企业的合作伙伴,并将产品推向了世界。“面向未来,我们将争取把制鞋自动化生产线做到全国第一。”赫赤表示,目前,该公司正在同部分国外品牌进行技术对比,争取在国际市场上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