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b版: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晋江市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福建医院)神经外科:

从“智能导航”到“术中唤醒”

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由860亿个神经元构成,对调节各种生理和心理思维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与人体的中枢神经紧密相关,神经外科医生常被形容为“刀尖上的舞者”。神经外科手术,像一场毫厘之间的“战役”。手术刀行走在阡陌如网的神经系统,刀锋从辗转腾挪的方寸之地而过,犹如身临悬崖之滨,毫末之差便是生命的万丈深渊。作为大脑深处的“探秘者”,神经外科医生又被称为“精准拆弹专家”。

“总要有人迎难而上,去探索未知的领域。”晋江市医院(上海六院福建医院)副院长、神经外科学科带头人、神经外科博士、主任医师、教授、2016年“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郭协力说,这就是医学的魅力。

尊重生命关爱患者 守护“生命中枢”安全

1997年,郭协力从湖南医科大学(现为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毕业,顺利成为一名神经外科专科医生。

“外科医生是拿刀的,脑部手术凶险更大。既然选择做一名神经外科医生,一定要有过硬的技术。”凭借对神经外科技术的不懈钻研,迄今,他已熟练掌握各部位颅内肿瘤、脊髓肿瘤、脑动脉瘤和脑动静脉畸形等的显微手术及各型颅脑损伤的综合救治,尤其擅长颅底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在医院神经外科成立之初,在病房条件有限和设备简陋的情况下,他先后前往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进修,前往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攻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他不仅是其科室成员多年不懈奋斗的榜样,也是这支队伍持续精进的代表和缩影。多年来,他及团队成员共同开展了大量动脉瘤、颅内肿瘤及脊髓肿瘤等高难度手术,有时手术一做就是十几个小时,常会通宵达旦地忙碌着。

精研“头等功夫” 完成泉州首台机器人辅助神经外科手术

精准定位,智能引导,泉州首台机器人辅助神经外科手术在晋江市医院实施……2021年11月22日,晋江市医院神经外科在机器人的辅助下成功为一名患者完成巨大胶质瘤切除手术。此次机器人辅助手术的顺利开展标志着晋江市医院神经外科正式迈入精准智能神经外科新时代。

“手术机器人包括‘脑’‘眼’‘手’,就像脑外科手术的“GPS”系统。其手术定位精度可达0.25mm,能更好地保护脑组织。”郭协力介绍,医生利用机器人的“脑”观察患者头部三维图像,计算病灶准确位置,规划最佳穿刺路径;用“眼”实时跟踪确保机械臂沿规划路径运动到既定的手术位置;“手”负责准确定位医生规划的穿刺位置,同时充当操作平台。此次机器人辅助手术的开展,进一步推进了市医院神经外科常规开展的神经外科术式微创化和精准化。据悉,该机器还被广泛应用于神经外科疾病的治疗,包括深部脑肿瘤活检术、三叉神经痛球囊压迫术、SEEG手术、DBS手术等复杂手术。

精准拆弹专家 解锁“高精尖”开颅唤醒手术

敢为人先的探索不止于此。“1、2、3、4、5……”“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今年4月,在晋江市医院手术室内,一名老年患者在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边吟诗边接受开颅手术。手术主刀医生、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名医工作室专家吴赞艺教授跟患者边进行“聊天”测试,边进行手术指导。

郭协力介绍,“术中唤醒”最大特点就是让病人在手术中醒过来,通过“术中唤醒”的常规交流测试,可以在术中精确定位大脑功能区并切除病变肿瘤,从而达到最完整切除肿瘤的目的,降低患者术后发生失语、偏盲或偏瘫的并发症几率,尽量保全患者的语言能力、视力、肢体运动功能,促使患者术后更快恢复、缩短住院天数、降低治疗费用、提高生存质量。未来,晋江市医院神经外科也将在“名医工作室”的赋能下,开展“术中唤醒”等技术创新,加速学科建设,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能力,让群众不出市、不出省也能享受到更高质量、更优流程、更加便捷的医疗服务。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