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心梗,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胸口痛。的确,胸痛是心梗的典型症状之一,但心梗的表现并不局限于此。事实上,心梗前,我们的耳朵往往会出现一些不寻常的表现,这些表现或许就是身体向我们发出的预警信号。本期健康课堂,我们邀请晋江市医院(上海六院福建医院)心内科主任张登庆为大家介绍相关内容。他表示,心梗的预防和急救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从生活的方方面面着手,细心呵护自己的心脏健康。当耳朵发出微妙的警告信号时,切莫忽视,及时就医,可能就是挽救生命的黄金时刻。
耳朵有这些异常要小心
耳朵,这个看似与心脏相距甚远的器官,实际上与心脏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中医理论中,耳朵与心脏、肝脏、脾脏、肺和肾脏等都有关联,被认为是“宗脉之所聚”。现代医学研究也发现,耳朵的一些特征变化与心血管疾病,特别是心肌梗死之间存在显著关联。
张登庆介绍,以下是耳朵可能出现的四个心梗前兆:一,耳鸣。心梗患者由于心脏供血不足,容易诱发耳部血管痉挛收缩,导致内耳循环障碍,此时可能会出现耳鸣的症状。耳部血管相对细小,仅为心脏血管的1/10左右,当耳部血管受影响时,会出现供血不足,进而诱发耳鸣等症状。二,听力下降。当心血管发生堵塞时,还可能导致耳朵突发听力下降。如果近期一段时间耳朵里总是有嗡嗡作响的声音,而且明显地感觉到了听力下降,则要警惕心肌梗死的可能性。三,耳痛。这通常与耳部疾病有关,但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是心梗的信号。心梗引起的耳痛可能与神经反射有关,尤其是当心梗影响到心脏的某些特定区域时,这种耳痛往往是锐利的、突发的。四,耳垂褶皱。正常的耳垂一般平洁光滑,若耳垂出现一条斜线或皱痕,被称为耳褶征,也是心内科医生所说的“Frank征”。存在耳垂褶皱的人群,其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比无褶皱者高出近30%。
如何预防心梗
“心梗的预防重于治疗。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和定期进行体检,我们可以有效降低心梗的风险。”张登庆介绍,高危人群要警惕。心梗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患者、有家族史的人群及长期吸烟、饮酒、缺乏运动的人群。这些人群应该更加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定期进行体检和心脏检查。
定期体检不可少,定期体检是预防心梗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心电图、血压测量、血糖检测、血脂检测等检查项目,我们可以及时发现心脏疾病的早期迹象,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建议高危人群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体检。
调整生活方式是预防心梗的关键。大家应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戒烟限酒,减少对心脏的负担;保持均衡的饮食,多吃鱼类、豆制品和新鲜蔬菜等富含营养的食物,限制盐、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适量进行体育锻炼,增强心脏功能和身体素质。
张登庆特别提醒市民朋友:“要注意的是,秋冬季是心梗的高发期,寒冷的气温容易使血管收缩、痉挛,增加心梗的风险。因此,我们应该注意防寒保暖,根据气候的变化增减衣物,护好颈部、手脚、肚脐及关节处等易受寒的部位。室内外温差不可过大,最好室内能保持18℃~25℃,室内常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