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b版:阅读 上一版   
下一篇

文学不是浮光掠影,而是注视

名家点评

——读《父亲的债》

许谋清

晋江作家张百隐的纪实小说《父亲的债》,其意义是写了父亲具体的债:给孩子成家,送老人上山。张百隐的“父亲”是自己独有的“父亲”,没有陷入他人的轨道。朴实求真奠定了小说的基调,对父亲那一双畸形的赤脚的描写有一种超现实主义绘画的效果。

瑕疵是螃蟹,开头螃蟹结尾也螃蟹,大团圆结局。有一种说法叫首尾呼应,但在长篇小说里显得简单,不太适用。人生不能两次走入同一河流,作家需要较真的地方就在这里。我预感,张百隐的《父亲的债》还会有另一个结尾,给我们带来新的惊喜。当然要看造化,也看悟性。文学史上不乏先例,《安娜·卡列琳娜》的结局是修改过的,《红旗谱》中的春兰的结局也是修改过的;当然,《创业史》中改霞并没有作成功的修改,我们从《旷野里》多少感觉到柳青对这类人物把握的彷徨犹豫。对于张百隐来说,必须承认,纪实是一种束缚。

罗中立《父亲》《金秋》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这是很好的参照。我曾说过,《父亲》画的是一滴汗水,《金秋》画的是一滴泪水。两个意象平实深远。可惜,我们只能直面汗水,却不敢直面泪水。

文学是一种寻找,张百隐的《父亲的债》企图贴近那个千古之谜:我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到哪里去?他从根上、从血脉上去寻找。文学不是浮光掠影,而是注视。聚焦在父亲的脸上,含在眼里的泪水,含在皱纹里的汗水,时不时的一声叹息。父亲没有什么业绩可以著之竹帛,贴着的标签只是一身债务。使命变成宿命,融入本能,于是苦涩里有一股沉实的韧劲。《父亲的债》是有源之水,是有目标的河,我们期待它的澎湃。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