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b版:生活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调理脂肪肝 中医有妙招

(资料图)

脂肪肝是一种由肝组织脂肪积蓄过多所致的肝脏疾病,由不良的饮食、行为习惯及遗传易感因素等多方面所致,属于生活方式病。脂肪肝不单单是一种简单的“富贵病”,与肥胖、糖尿病、血脂异常等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若不重视,还会诱发高血压病、冠心病等各种慢性疾病,甚至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或肝癌。

咱厝青年中医曾滨介绍,得了脂肪肝别大意,中医调理效果好,不妨试试。

脂肪肝需注意

晋江市中医院脾胃病科主治医师曾滨,兼任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学分会委员、福州市中医药学会肝胆病分会委员,他提醒市民朋友:得了脂肪肝不能大意,因为脂肪肝不仅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还是肝脏疾病进展的一个重要信号,如果不加以重视和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脂肪肝,也被称为肝脂肪变性,是指肝脏内脂肪含量过高,超过了肝脏湿重的5%,或者在组织学上超过50%的肝实质脂肪化的一种病理状态。其形成原因多样,包括肥胖、酒精摄入、营养不良、糖尿病、药物性损害及肝炎等。脂肪肝的初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长期不加以控制,会导致肝脏功能受损,进一步可能发展为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甚至可能演变为肝硬化和肝癌。此外,脂肪肝还与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密切相关,增加了患者的整体健康风险。

调理脂肪肝 中医有方法

曾滨介绍,在中医学理论中,脂肪肝主要属于“肝癖、积聚、痰浊”范畴。针对脂肪肝发病的关键环节,中医学不仅有重视预防的理论,还有许多行之有效的用于养生、保健和调治的药物、方法及技术。经络调理,可以疏肝健陴、化痰通络。以下治疗方式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比如,通过针灸,治以疏肝行气、健脾化痰、活血化瘀,多选用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及任脉的经穴为主。取中脘穴、大横穴、天枢穴、腹结穴、带脉穴、章门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太冲穴、丰隆穴进行针灸治疗。为加强疗效,可选用电针,每次留针30分钟,每周5次。通过拔罐,治以健脾疏肝、化痰通络。取腹部穴位,先采用连续闪罐法,然后把罐吸拔在腹部的中脘穴、大横穴、天枢穴、腹结穴、带脉穴、章门穴处,每周2次。通过穴位埋线,对于无法坚持针灸的患者,可采用穴位埋线的方法,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补虚泻实、扶正祛邪的作用。选取中脘穴、天枢穴、肝俞穴、脾俞穴、足三里穴、丰隆穴,每周1次,5次为1个疗程。

再如,通过扶阳刮痧,选用膀胱经取肝俞穴、胃俞穴、脾俞穴;督脉取大椎穴;肝经取期门穴、章门穴;脾经取阴陵泉穴、三阴交穴;胃经取天枢穴、足三里穴、丰隆穴;任脉取关元穴、气海穴、中脘穴,以达到温气血、化瘀浊、祛痰湿的目的。用力适度、轻柔,以出痧为度,10~15次为1个疗程。通过穴位按摩,治以健脾和胃、祛湿化痰、消积导滞、降血脂。取足三里穴、丰隆穴、中脘穴、天枢穴,每次按摩20分钟左右,10次为1个疗程,隔日1次。

此外,睡前,大家可以使用中药浴足,用威灵仙、苍术、薏苡仁、姜黄、红花各30克,加清水浸泡10分钟,水煎取汁,足浴30分钟。每天1次,15次为1个疗程。坚持一段时间,不仅可以暖腿脚,还能除湿气,促进睡眠,有一定的养肝功效。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