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b版:小记者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自制非遗漆扇、古风发簪 本报小记者暑假忙“练摊”

本报讯 (记者 刘泽宇) “看一看,瞧一瞧!好看的漆扇,一起来体验制作吧!”近日,晋江市灵源山风景区,一个摆地摊的小女孩像模像样地吆喝着。带着孩子的男子感兴趣地停下脚步,指着一个漆扇问:“这个多少钱?”女孩大声回答:“12元,现场制作的!”

小老板名叫陈玉真,今年12周岁,是晋江安海桥头中心小学的小记者。因为这份“工作”,她的暑假过得格外充实。

暑假一开始,陈玉真在泉州游玩时看到有人在街上卖漆扇,受到启发,喜欢古风文化的她便决定与同为小记者的弟弟陈佳乐一起摆摊卖漆扇和古风发簪。爸爸妈妈听说后也很支持,一起研究相关知识后就网购了一堆制作漆扇的材料。

6月30日,陈玉真和陈佳乐的摊铺首次开张。第一天出摊,他们选在了傍晚时分,就在自己所在的小区附近——晋江足球公园。路上人来人往,姐弟俩因没有主动吆喝,制作手法也较为粗糙,只卖出了两三把漆扇。经过一段时间的连续摆摊,姐弟俩渐渐熟悉了制作、售卖模式,摆摊地点也扩大到了灵源山风景区和安平桥公园附近等地,生意越来越好。直至8月5日,姐弟俩的摆摊生涯告一段落。

“有点累,天气也很热,不过感觉很好玩。通过这一段摆摊经历,感觉挣钱真辛苦。”陈玉真说,她很喜欢画画和古典舞蹈,因此选择卖漆扇,其制作方法简单,成品也很好看,受到很多孩子的欢迎。售卖过程中,陈玉真会现场让顾客挑选颜色,然后滴入水中搅拌,水波荡漾间,一把满满“中式写意”风格的漆扇就做好了,孩子们拿着漆扇开心地笑着。

陈玉真家长颜兰兰告诉记者,让孩子来摆摊,主要是想让他们体验生活,同时也更加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丰富暑期生活。在摆摊的时候,孩子要先了解漆扇的制作过程,售卖的定价也很低。遇到特别喜欢漆扇的顾客,孩子还会降价或者主动相送。

“利用暑假期间,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我觉得特别好。这种活动不仅仅是锻炼孩子自立的能力,而且还是一种自信的锻炼,关键是她敢于走出这一步。”颜兰兰说。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