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b版:亲子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暑期亲子关系“亮红灯”?

听听咱厝心理专家怎么说

陈红礼 晋江市平山中学专职心理辅导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对孩子而言,暑期正是放松心情、放飞自我的大好时光。然而,随着家长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增加,不少亲子关系正在经历从“母慈子孝”到“鸡飞狗跳”的过程。如何在假期里玩得开心、学得科学,又可以借助更多的亲子共处时光,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呢?本期,记者采访了晋江市平山中学专职心理辅导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陈红礼,她将分享假期里亲子相处的正确打开方式。

调整好双方情绪 彼此间寻求“共赢”

“才放假第二周,我和孩子之间的‘大战’一触即发,他在家里非常懒散,该做的事情常常不愿意做,或者磨磨蹭蹭、不情不愿地做。我经常在催促中忍不住发火,亲子关系变得非常紧张。如果放任不管,又感觉他的整个暑期会荒废掉,不懂得该怎么做才好。”家长陈女士苦恼地说道。

相信,不少家长当下的处境和陈女士类似。对此,陈红礼认为,暑期里出现亲子沟通不顺畅的情况是正常的。首先,家长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变长,当看到孩子一些不好的“习惯”,如拖拉、作息不规律、懒散等,可能会急于去纠正孩子,但当孩子不当回事时,家长就更着急了;其次,有很大一部分的家长在暑期里仍要上班,将孩子委托给家里的老人或暑托班,并寄希望于自己的孩子能够“自觉自律”。但当发现孩子并不像自己期待的那样时,内心可能会因为焦虑而数落孩子,亲子关系变得紧张。

陈红礼建议,当家长面对亲子沟通不顺畅时,要先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接受眼前的事实,不着急责怪孩子,也不着急责怪自己。“家长可以先停下来看看,自己对孩子‘期待’的背后藏着什么?是担心孩子作息不规律影响身体健康,还是害怕自己无法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好孩子,抑或是认为孩子在假期里也应该自律自觉地把事情做好……”陈红礼说道,当家长思考事情背后的原因,再重新去看孩子的行为时,情绪就会相对比较稳定。

“当双方情绪较为缓和时,家长再尝试着和孩子说说自己的感受,也听听孩子的感受,进而调整彼此的行为,在彼此之间寻求‘共赢’,直至双方都能接受。”陈红礼认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暑期里亲子沟通不顺畅并不全是坏事,有时反而能促进亲子之间互相了解、互相体谅。

看见现象背后的需求 沟通代替命令式育儿

在家里,除了孩子懒散、拖拉容易引发亲子矛盾外,电子产品的过度使用亦是亲子相处时的“引爆点”。比如,有的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已超出原本既定的范围,但仍然不愿意停下来;或者有些家长因为忙于手头的工作,无法有效地给予孩子陪伴,就塞一部手机或平板给孩子,久而久之养成孩子沉迷于电子产品的“习惯”,之后却又为此苦恼不已。

陈红礼认为,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确实会对孩子造成负面影响,家长因此着急也是正常的。但反过来看,电子产品有可能是“替罪羔羊”。孩子喜欢玩电子产品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电子产品里的世界比现实生活更丰富;也可能是在电子产品里能得到在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需求,比如孩子在游戏世界里能‘见识’到不同于现实世界的许多东西,还能和伙伴讨论‘共同话题’,在游戏里体验被认同、被看见的需求。而在现实世界里,他们可能面对的是不断被纠正、被否定。

因此,家长在看到孩子长时间玩电子产品时,可先不急于用命令、控制的方式让他们停止这个行为。而是先试着和孩子聊聊,他们这么喜欢“电子产品”的原因是什么,这个了解的过程本身就是亲子沟通的过程。之后,再和孩子讨论能否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可替代的活动,家长能提供哪些帮助。陈红礼建议道,家长还可以和孩子讨论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和方式,这些都是在“讨论”中产生的,而不是家长一厢情愿的“命令”或者简单粗暴的“控制”,在“双赢”中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方式。

陪孩子一起做事 提升亲子幸福感

在找到缓和亲子关系的出口后,家长还可以尝试着陪孩子在暑期里共同做一些事情,既能提升孩子的幸福感,又能增进亲子情感。比如,在假期里陪孩子做一些在上学时没时间做的事情,来一场说走就走的亲子旅行,带孩子看看外面的世界、开阔眼界;还可以带着孩子感受美的熏陶,在这个假期里听听南音、看看电影,参观艺术展览、做做手工,或者前往博物馆感受当地的历史文化。

“其实,假期里的亲子陪伴不一定要‘高大上’,只要家长有时间就可以和孩子一起做很多的事情。居家期间,还可以带着孩子做他们力所能及的家务,并给予适时的肯定和鼓励;早晚时段,还可以带着孩子一起运动、打球、游泳、骑自行车、跑步等。”陈红礼提醒道,不管家长陪孩子做什么事情,不要抱着太强的“功利心”或“攀比心”,要求孩子一定要达到什么程度,试着用“欣赏”的眼光,和孩子在一起,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本身就是幸福的存在。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