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b版:综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体育用品“跑”向普通跑者

本报记者 柯国笠

这个夏天,跑步赛道再起内卷之势。近日,安踏发布最新缓震“PG7”中底科技及其相关跑鞋产品,成为“300元”左右价位段跑鞋产品中的热卖产品。

作为首个主打缓震性能的中底科技平台,安踏提供了当下跑鞋的另一视角——从以满足专业竞技选手为核心、简配下沉到普通消费者的“高精尖”路线,转向以“普适大众”“科技共享”的场景路线。

有业内人士认为,作为体育运动项目中参与人数最多的运动类别,跑步赛道已经在“内卷”,逐渐形成新的细分赛道,而关注基数更大的普通跑者,则是众多品牌在跑步产品矩阵布局中的新战略方向。

从碳板到缓震

技术 内卷

作为大体重跑者,住在市区体育馆附近的林翰钦颇为苦恼。“许多运动品牌在宣传碳板、提速等竞技指标,在普通跑鞋上,没有太多的指向。”

在过去三年的跑步中,他尝试过李宁、特步、安踏、耐克等主流品牌的跑鞋产品。最后留下了一双价格300元左右的361°的跑鞋。“没有碳板,也没有碳管,让我满意的是包裹和缓震,不容易崴脚,没有太多所谓的‘黑科技’。”他说。

回顾过去三年国产运动品牌的跑步产品,可以发现一个基本的技术轨迹——从卷中底发泡材料,到卷碳板面积、结构,再到卷碳管、重量,各大国产运动品牌在跑鞋上的运动科技层出不穷,大有远超耐克、阿迪达斯两大国际老牌运动品牌的势头。

近年来,安踏推出的“氮科技”中底,带来旗下C10pro、C202GT等多款马拉松竞技类产品,实现了在专业赛事上的单品突围,而李宁也在“公式”发泡中底技术的加持下,让“飞电3C”成为国际金标赛事上的黑马。

相比于在中底上追求极限,碳板与碳管则是另一“红海”配置。“没有碳板,消费者看都不看一眼。”某跑步运动品牌负责人林先生告诉记者,在各大品牌推出碳板跑鞋后,消费者也被变相普及了“碳板是一双优质跑鞋的标配”的概念,“尽管是偏颇甚至是错误的,但消费者买账。”

真实情况也是如此。一家长期供应多个国产运动品牌的鞋材供应商告诉记者,过去几年,品牌方对碳板的需求度增加了许多,从基础碳板到玻纤碳板,再到异形碳板、碳管,带动行业整体消耗。

看似热闹的跑步装备竞赛让不少圈外人以为国产跑鞋已经有绝对优势,然而,真正的情况是,耐克、阿迪达斯仍然占据着跑步市场领先的地位。

“在技术上做加法是一个必经的过程。国际品牌也经历过这样的时期。”林先生说,国产运动品牌在材料、运动科学等方面积累得足够之后,才有机会进一步跃升。

在一双跑鞋上,持续做“加法”乃至“乘法”之后,国产运动品牌们开始回归核心——基础缓震与稳定性,才是普通消费者的关注重点。耐克的“AIR”和阿迪达斯的“Boost”已经是验证过的。

目前,市面上的顶级跑鞋往往都有碳板结构的加持,追求的是极致速度和赛场表现,但牺牲了一定的舒适性和保护性,对跑者的腿部力量、韧带稳定性、耐力等都有较高的要求。

“缓震才是硬需求。”林翰钦说,匹克“态极”科技跑鞋的成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跑很软,缓震很强,这是我们最普通跑者的直接需求。”

从竞技到场景

场景 细分

有别于以往对缓震中底科技的宣发方向,安踏此次推出“PG7”中底科技,更多地指向了人群和场景。

安踏方面表示,这是为慢跑打造的全新中底科技平台“PG7”,通过自身在跑步赛道中的深耕,以及对于大众消费者的深入了解,安踏回应了这份来自大众跑者的诉求。

而在此之前,安踏与跑步APP社群平台“咕咚”深度合作,推出“创”跑系列跑鞋产品。

“我们打造‘PG7’的意义,就是把一双合适的鞋,带进每一个人的生活里。”安踏集团专业运动群CEO徐阳表示。

搭载“PG7”的“旅步”和“旅途”,不仅高度顺应这一逻辑,更搭配了安踏自主创新研发的海纳系统鞋面,采用了宽楦,能够适配80%的国人脚型,同时引导的人在跑步时跖趾关节的自然弯曲,让大部分的人能够在各种日常场景下进行使用。

“在公园里跑步绝对是大多数人跑步的场景。”林翰钦表示,对于市区生活的大多数人而言,“去一趟健身房、体育馆,付出的时间成本太高,在小区附近的公园或者小区楼下跑,就是我的日常。”

不只是安踏关注到这一点,另一国产运动品牌鸿星尔克也早早布局运动场景,推出适配跑鞋。

去年,鸿星尔克做了一份人群调查,通过专业的数据调研发现全国TOP10跑场中,TOP3的跑步场景均为公园,在此基础上,鸿星尔克发布了业内首款以公园场景为定位的公园跑鞋,解决公园场景路况多变问题,满足公园多种人群的多种运动需求。

这样的产品定位不仅与其他竞争者形成产品的错位,同时也做到了差异化。通过门店的市场反馈,该跑鞋受到了市场认可。今年,围绕公园跑鞋这一定位,鸿星尔克还将持续升级该产品,推出舒适、安全、防护为核心功能的公园跑鞋矩阵。

而对于斯凯奇而言,尽管在几个体育品牌中并不显眼,但是在过去几年,斯凯奇在中国市场实现了年双位数的稳定增长。

这背后依靠的是该品牌在健步领域的深耕定位。十年过去,斯凯奇的核心赛道仍在健走和舒适跑等休闲运动领域。今年4月,斯凯奇推出Slip-ins闪穿科技新品鞋,发布与动画IP小黄人的联名海报,并宣布演员成毅为品牌代言人。“在购买专业跑鞋时,消费者不会第一时间想到斯凯奇,但健走鞋一定首选斯凯奇,以前中老年人和小朋友购买比较多,但现在年轻人也越来越喜欢走路且关注舒适度。这也是斯凯奇签约明星的原因,希望进一步扩大在年轻群体中的市场份额。”斯凯奇中国区市场规划&项目管理副总裁孙林表示。

从场景到人群

直面市场

相比于新推出的面向普通跑步爱好者做集中宣发的缓震跑鞋“PG7”等系列,在以往,走进门店的消费者,在300元左右价位段的选择中,面对的是各个品牌大同小异的跑鞋产品。

如今,在跑步赛道上继续内卷,运动品牌转向场景的细分化,直面了更加广阔的普通消费者人群。

缓震跑鞋是通过缓冲材料将地面冲击力转化为弹性能量,从而减少跑步时的冲击,对身体结构带来保护,因此,更适合日常生活中以有氧、休闲甚至减重为目的的大众跑者。

“我们才是主流市场,但品牌的动作好像都在精英跑者头上。”林翰钦说,包括在咕咚、Keep等运动APP社群上,很多像他一样的普通跑步人群,往往是品牌方看不到的,“我们鲜少发声,甚至连发朋友圈都没有,因为跑的配速很慢,只是休闲的目的。”

这一类人群对跑鞋的消费又多集中在低价位段,并非“黑科技”跑鞋的500元以上价位。

《2024年抖音跑鞋趋势洞察报告》也显示,在抖音电商热卖的跑鞋产品中,100—400元价位的跑鞋最受青睐,占比达70%,反之,超过600元的跑鞋销售占比仅有9.3%。

而根据中研网调查,2022年中国人均运动鞋服消费额为257元,仅占人均鞋服消费总额的14.5%。由此可见,大多数人在衡量跑鞋的性价比时,“价格”仍然有着更高的优先级别。

作为跑步社群的聚集地,Keep和咕咚也早早发现这样的情况。

去年,运动科技公司 Keep与全球知名品牌Aaics亚瑟士合作推出首款联名跑鞋Keep X Asics GEL-PULSE 11,搭配 Keep专属元素、配色,是Keep的第一双鞋。咕咚则与安踏持续深化“创”跑系列,安踏还将咕咚的重要人员招引至品牌,成为跑步系列的负责人之一。

对缓震进一步关注的背后是跑步市场仍待挖掘的巨大潜力。

从去年开始,各地跑步热潮早已成为运动行业的核心话题之一。根据中国马拉松官网显示,2023年全国总共举办699场各级别路跑赛事,参赛规模高达605.19万人次,两项数据都为四年以来最高。

不仅如此,各类乡村跑、徒步活动也持续爆发。

而在国外,因为疫情等因素也让更多人参与到运动恢复中。跑步成为既简便又低成本的最佳选择。数据显示,过去一年,新增“初跑者”人数增加了惊人的20%。

为此,耐克、阿迪达斯也重新发布了核心跑步中底科技产品。

当下,中外各大品牌也都冲向专业赛场,尝试为自己带来增量。在“PB”“破三”“碳板”之外,体育品牌们需要直面的是数以亿计最普通的跑步人群。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并不跑在专业跑道上,更不在领奖台上。

看到普通人的运动需求,或许是“缓震”的第一步。从鞋楦到绑带,从透气到防水,一双跑鞋有数十个配件,而跑步的市场,永远有直面消费者的品牌的一杯羹。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