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b版:消费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谨防“征信修复”骗局

本报讯 记者从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获悉,日前,该中心发布风险提示称,市面上并不存在“征信修复”概念,广大市民应提高警惕,珍爱个人信用记录。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介绍称,个人信用报告是全面、真实记录您借债还钱和遵守合同情况的信用档案,广泛应用于贷款、信用卡审批和贷后管理,还用于任职资格审查、员工录用等许多活动。当前,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部分信息主体急于消除不良征信记录的心理,混淆征信异议、信用修复概念,通过虚假宣传、教唆无理申诉、材料造假、恶意投诉等手段,以所谓“征信修复、洗白”名义骗取他人财物,侵害人民群众财产安全。

事实上,并不存在“征信修复”概念,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规定,无论是征信机构还是商业银行等信息提供者,都有如实报送信用信息的义务,无权随便更改、删除信用报告上展示无误的不良信息。

广大市民可以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官方网站、与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合作的商业银行电子银行渠道(网银和手机银行)、银联云闪付等线上渠道获取信用报告,也可以到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开设的征信服务窗口、配置的信用报告自助查询机或开通查询权限的商业银行智慧柜员机等线下渠道查询信用报告。

面对“有偿代理征信投诉”“花钱洗白征信”等“征信修复”骗局,广大市民要做到勿轻信、勿传播,尤其要拒绝参与编造事实、伪造证据、提供虚假信息等违法行为。不要向不明身份的个人或机构提供身份证件、银行卡号、联系方式等敏感信息,防止个人信息被滥用。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