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刘泽宇) 5月25日,本报组织小记者走进晋江市第二体育中心游泳跳水馆,参与由晋江市教育局、晋江市体育局主办的“蓝泡泡”防溺水公益课。实用的自救方法、生动的实操环节,让小记者亲子家庭满载而归。
活动现场,珠江文体游泳教练结合实际案例,为在场的小记者亲子家庭分享实用的防溺水干货。“溺水,这个看似遥远的词汇,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在孩子下水期间,家长的视线不要离开孩子,并不是带着泳圈就一定安全。”教练补充道,防溺水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更是一种行动、一种责任。我们要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增强防溺水意识,掌握防溺水技能。
随后,大家了解了常见的救生器材,比如救生衣、救生圈、救生杆、救生绳,以及常用的漂浮物如篮球、塑料桶、矿泉水瓶、木板、泡沫板等。在教练员的引导下,小记者们纷纷下水体验,学会了如何憋气和漂浮等水中游泳技能,以及救援工具的使用方法。“这个活动特别有意义,除了让孩子学习防溺水知识外,最后还安排了亲子互动环节,孩子特别开心。”不少家长点赞此次活动。
小记者感言
教练给我们讲解了很多防溺水知识,比如下水时要先做热身运动,遇险时如何自救,以及游泳时的吹气、憋气、呼气等细节。这次活动,我收获满满。
余羽涵(晋江内坑东峰小学)
活动中,我学到了很多施救方法和自救方法,这真是一堂生动有趣的防溺水课。
左思贝(晋江东石廷都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