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在市场利率下行趋势下,不少保险公司推出的各类储蓄型保险产品持续受到投资者欢迎。记者了解到,不少投资者从此前较为激进的投资风格,逐渐转向稳健的投资思路,对资产保值和增值的需求不断增强。
基于对未来走势的不确定,今年初以来,储蓄型保险产品持续升温。作为一种相对稳健的投资方式,储蓄型保险不仅能提供长期稳定的收益,也能带来一定的保险保障和抵御市场的风险。
颇受市场认可
“今年年初,看到各家银行铺天盖地地降息,让我一时不知道该怎么选择理财产品。”市民李女士说,“降息是大趋势,与我们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产品并不多,那时恰好有款不错的理财型终身寿险,保障和理财兼顾,我转而购买了那款产品。”
在市场降息浪潮下,与李女士一样将目光投向储蓄型保险产品的投资者并不在少数。
据了解,储蓄型保险并不是特定类型的保险产品,而是保险公司在两全保险、年金保险、终身寿险、重大疾病保险等产品设计上结合了储蓄功能。带有储蓄功能的保险产品多为人身保险产品,这类产品通常缴费期限较长,有5年、10年、15年等期限选择,最长可达30年。
业内人士介绍,由于储蓄型保险产品通常缴费期限较长,不适合短期理财,通常适合有长期规划的消费者购买。如果过了投保犹豫期后再退保,不仅收益打折扣,还可能受到财产损失。
兼具保障和储蓄
“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投资者对于资产保值和增值的需求愈发强烈。而储蓄保险作为一种相对稳健的投资方式,能够满足投资者对于风险管理和收益保障的需求。”走访中,晋江不少保险从业人士有着相同的观点。
但业内人士也提醒,无论是保险或理财产品,与银行存款仍有本质区别,并不能承诺“保本”。购买储蓄型保险产品时,首先应认清保险产品的本质,其主要功能在于风险保障,附加的储蓄、健康管理服务等只是锦上添花。在购买保险产品时,大家最先考虑的应是补足意外、疾病等方面的保障,不能听信保险公司的宣传话术,舍本逐末。
储蓄型保险的保费往往更高。以带有储蓄功能的重大疾病保险为例,在同样的保障责任下,不带储蓄功能的重疾险保费只有储蓄型重疾险的二分之一,消费者需要理性选择。
“不单单是银行的存款利率下降,储蓄型保险的收益同样有影响。”保险人士表示,投资者需要参考当期利率水平和保险公司的经营能力,认真阅读保险合同。对于保险公司展示的“演示利率”等营销内容,应有合理预期,谨慎选择适合自身财务状况和保障需求的保险产品。投资者应对此类产品的风险性、保障期限、回报率等因素,结合自身的投资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进行综合考虑;同时,还需要关注市场动态和政策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投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