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育儿的过程中,家长就像在升级“打怪”,虽晋级不断但仍有更多的挑战在后头。面对接踵而至的困惑、难题,你是请教老师、专家,还是老一辈?或是翻开育儿书籍捞一捞有用的知识点?然而,也有部分家长在和孩子斗智斗勇的过程中,摸索出一些靠谱的育儿智慧锦囊,快来收下这些干货吧!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育儿的路上,与其凡事包办代替,不如让孩子在体验中成长。本期,“育儿经”栏目邀请到晋江市第三实验幼儿园家长许巧玲,她将结合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带娃经验,分享精彩的育儿故事和干货,一起来看看!
教孩子正确表达自己
在生活中,孩子常常在听到父母夸奖别人的时候会“无理取闹”“争强好胜”,而家长却不知所措。其实,这是人类的天性,年龄越小的孩子也越想独占妈妈的宠爱和注意力。对此,许巧玲的做法是给予孩子无条件地信任和支持,为其创造更多表达自我的机会,从而了解孩子的内心。“她说:很多时候孩子不太懂得表达自我意识,可能‘词不达意’,我通常不会去打断她,不当众责骂孩子,给孩子机会,让孩子成长,全面地了解孩子的‘错误点’在哪里。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跟孩子慢慢沟通,让孩子启发认知。”许巧玲分享道。
“有一次,我们在电梯里遇到一个穿着公主鞋的小女孩,好看的就应该被赞美,我就随口一夸说‘哇,你的公主鞋很漂亮!’这时候女儿接过话说道:‘你的不漂亮,我的才漂亮。’回到家后,我跟她说:我们的东西当然也很漂亮,但别人的东西也很漂亮。你是不是也觉得她的公主鞋真的很漂亮?她点点头。赞美别人不代表我们的就不好。不能比较,而是要分享。我们要学会赞美别人、欣赏别人。”许巧玲说道。
“经过了这件事,又有一次在幼儿园门口再次遇见这个女孩,女儿就大方地说:‘你今天的裙子很漂亮,我家里也有,我到时候穿了一起分享给你看看。’”许巧玲颇为欣慰地说道,通过耐心引导,孩子正悄悄地发生改变。而不是用过激的语言去指责孩子,也许孩子只是表达失误。许巧玲认为,家长需要给孩子成长的机会,针对孩子说得不到位或做得不到位的地方,可以给予友善的提醒和解释,并直接告诉孩子下次再遇到这种情况时应该怎么做。
除了教孩子和别人的相处之道外,许巧玲也会教姐姐处理和弟弟之间的抢玩具“大战”。“姐弟俩经常因为抢玩具而哭闹,这时候姐姐往往会站在一边徘徊,内心其实很排斥将玩具让给弟弟。让了不舍得,感到委屈;不让怕被父母责骂,更委屈。我便跟姐姐说:‘弟弟想要就哭是弟弟无理取闹,不是你的错。是你先拿着玩,弟弟看到了就想要,你不要因为弟弟哭就把东西让给他,你愿意让给弟弟是你懂得谦让,如果不愿意的话这也是你的选择,你可以自己思考后做出决定,但你要记住不要委屈自己。之后,再引导弟弟不要用哭的方式得到姐姐的谦让。’”许巧玲欣慰地说道,有时候姐姐会颇有小大人模样地跟弟弟说:“弟弟你不可以这样,你好好说,姐姐把玩具给你玩。”
营造和谐家庭氛围
“作为父母,我们常常会进行反思、学习或沟通。有时候看到一些育儿类的文章或案例,我和孩子爸爸会互相分享、沟通,并采纳适用的方法用在孩子身上。”许巧玲说道,在跟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有时候难免会因为判断错误而对孩子说过分的话,她会及时跟孩子道歉。这么做,能够让孩子感受到家庭带来的温暖和安全感,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不至于惧怕父母的“权威”,能够敞开心扉和父母平等交流。
在许巧玲看来,很多时候大人常常抱怨孩子不听话,却不反思自己的说话方式和态度。因为“权力独大”的严厉方式,用大人的焦虑、责骂、愤怒打击着孩子的自信,践踏孩子的尊严。长此以往,孩子越长大就越有逆反心理。与其给孩子灌输一些他们可能听不懂的大道理,不如静下心来听一听孩子的小情绪和小心思。“送孩子去上学时,我们往往会急着让她下车自己走进校园,但她其实想要我们再陪她走几步路,并在校门口跟她拜拜。这个时候,我们愿意去配合孩子的情感需求,不会对孩子发火而影响她在幼儿园里一天的心情。”许巧玲说道,别总是看到别人孩子的闪光点,而忽略了自己孩子的感受和努力。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孩子就像一粒种子一样,需要大人用“阳光”和“雨露”去滋养,其他的静待花开便可。
体验生活百般滋味
“现在的孩子都生活得比较安逸,生活条件相对来说会比较好。在生活中,我会有意识地让孩子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庭劳动,比如洗碗、扫地板等。”许巧玲认为,当孩子参与了劳动,才能够珍惜其他家庭成员的付出,并且懂得感恩。“平时我做完饭,孩子会用赞美的话说:‘妈妈你很棒,煮的饭特别好吃。’”许巧玲说道。
“我记得孩子4岁时想要一辆自行车,爸爸就承诺在她5岁生日的时候买给她。同时,告诉孩子需要给爸爸一些赚钱的时间,才能买到这个车子。经过漫长的等待,当孩子收到自行车时充满欢喜,还不忘对爸爸表示感谢。延迟满足,不但能培养孩子的耐心,还能够让孩子明白并不是想要什么就一定能够马上得到,而是需要付出努力的,也值得被等待的,来之不易才会倍感珍惜。”许巧玲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