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育儿的过程中,家长就像在升级“打怪”,虽晋级不断但仍有更多的挑战在后头。面对接踵而至的困惑、难题,你是请教老师、专家,还是老一辈?或是翻开育儿书籍捞一捞有用的知识点?然而,也有部分家长在和孩子斗智斗勇的过程中,摸索出一些靠谱的育儿智慧锦囊,快来收下这些干货吧!
营造家庭的“松弛感”
咱厝妈妈分享实用育儿干货
如果说孩子是一颗种子,那么家庭就是土壤,家庭心理氛围便是空气和水分。那么,如何为孩子营造松弛的家庭氛围呢?本期,“育儿经”栏目邀请到晋江市第九实验幼儿园的家长罗玲,她将结合自己的带娃经验,分享如何营造有爱的家庭氛围和空间。
给孩子时间和空间 做自己感兴趣的事
“在日常生活中,我会给孩子足够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她有机会接触除了学习以外的事物。比如参加一些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我会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和亮点,并适当地帮助其深度挖掘。比如,在活动中我发现我女儿喜欢色彩新鲜的景物、喜欢表达、喜欢交朋友,我会有意识地呵护她的兴趣幼芽。”罗玲说道,在家里她会尽量为孩子提供独立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孩子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当孩子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中遇到挫折哭闹时,你会批评还是置之不理?“记得有一次我女儿在画画时很执着要用某个颜色,但是现场提供的颜料中没有这个颜色,她便哭着向我求助。我当时平静地跟她说:‘我们目前没有这个颜色,我也觉得很抱歉,那你先哭一会吧,等你情绪好点了,妈妈再来跟你说。’等她发泄完了,我告诉孩子有时候妈妈不是万能的,但她可以表达自己的需求。或许,可以换种颜色试试,说不定会有不一样的发现呢?”罗玲回忆道。
生活中,除了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外,罗玲还给予孩子充分的选择权,体验自主选择带来的快乐体验。比如,让孩子选择每天穿什么衣服去上学,选择看什么样的绘本和故事书;选择今天需要爸爸还是妈妈陪她睡觉等。“当孩子在体验中有了快乐和成就感时,才能有持续探究的动力和热情。并不是所有的兴趣火花都会变成成功的播种机,但多培养一种兴趣就多一些生活乐趣。”罗玲认为,在亲子互动中家长要多给予孩子启发,少给现成的答案,不断激发孩子的好奇心,推动孩子不断向前探索。
宝妈有话说
我认为,带孩子和工作两者无法平衡,必定会有侧重。当工作时以工作为先,陪伴孩子时以孩子为先。如果工作和带孩子起冲突时,我会考虑借助第三方的力量给予陪伴,比如我今天的工作特别重要,会请爸爸或家里的老人帮忙陪陪孩子。当然,我也会找出工作强度不那么高的一天,高质量地陪伴孩子。
高质量陪伴孩子 常对孩子表达爱
“我们是双职工家庭,虽然平时较为忙碌,但我会尽量抽出时间陪伴孩子,比如带孩子多看书、多实践、多表达爱意。我认为,陪着不等于陪伴,优质的陪伴不在乎时间的长短,而是陪伴的质量。”罗玲告诉记者,她和孩子爸爸会轮流给孩子讲绘本故事,这样即便是在忙碌的工作日,孩子也能够拥有爸爸和妈妈的陪伴。
其次,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轻易发脾气。“要先跟孩子讲好规则,不能触碰底线。在要生气前,告知孩子哪些事情是不容许做的,做了爸爸或妈妈会非常生气及产生的后果,这样孩子会很容易听进去。”罗玲分享道,此外,家长还要认真地回应孩子,答应的事情要努力做到,没有做到要诚恳的解释原因,不要用“好的”“知道了”“你真棒”敷衍孩子。
“我觉得每天跟孩子表达爱也很重要,爱不仅要体现在行动上,也要表达在语言中。当孩子做了一件父母认为很了不起的事情或者很有爱的事情时,我都会表达出我对她的爱,培养他善良的品质,以及有爱的健康心理,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有爱的氛围和家庭环境。”罗玲补充道,碰上节假日或周末,她会尽量带孩子出去接触大自然或新鲜事物,去感受这个世界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