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对孩子发火了吗?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难免会因为遇到一些问题而焦虑。本期,记者采访了晋江市家庭教育陈红礼工作室领衔名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陈红礼,她将结合实际的亲子相处案例,和家长分享如何在育儿过程中放下焦虑。一起来看看!
事件1
家长曾女士:我儿子在早教班里喜欢跟小伙伴一起玩,但可能比较不懂得用语言去表达内心的喜欢,在和小伙伴交流的过程中喜欢去触碰别人,对方误以为是在捉弄他或打他。经过多次沟通后,孩子似乎没有作出改变。于是,我跟他说“如果再这样的话妈妈可能会被警察叔叔抓走”。之后几天,孩子克制住了要去触碰别人的举动,但却哭闹着说不想去上学了。这种情况,我该如何引导呢?
陈红礼建议:家长在跟孩子交流时,可以先肯定孩子在这件事情上的态度,看到他很在乎妈妈,试着这样和孩子说:“我看到你很爱妈妈,我很感动。我们想个办法,比如你在触碰别人之前,要先跟对方说,我很想要跟你做朋友,我可以触碰你吗?或者说,我可以牵你的手吗?”当然,家长还可以跟孩子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小朋友间的互动场景,让孩子有一个更直观的经验。除此之外,家长还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些便于触摸的玩具,比如解压球、毛绒玩具等,让孩子抓一抓、捏一捏。
允许孩子犯错
事件2
家长张女士:我常常因为孩子的作业问题,感到十分焦虑。比如,我女儿写作业时常常坐姿不端正,我会忍不住打断她、纠正她;在她写作业的过程中,我也常常忍不住去纠错、指导。一方面我希望她学习态度能够端正、认真,另一方面我又忍不住去主导她。如此一来,我们的亲子关系变得紧张,而孩子写作业的积极性和主导意识也下降了。对此,我该如何作出改变呢?
陈红礼建议:有时候我们发现孩子写作业注意力不集中或写作业效率很低时,有可能是因为孩子怕被“纠错”而不敢下笔,担心万一错了可能会受到批评。作为家长,可以适当地放下紧绷的神经,允许孩子犯错。等孩子写完作业了再跟孩子说:“需要我帮你看一下吗?”在看孩子的作业时,可以先表扬孩子做得比较好的方面。比如,“看,你这个字写得很工整,妈妈像你这个年纪时还没你厉害了。”肯定孩子做得好的地方,让孩子放下防御,感觉到成就感后,再指出不足的地方:“这个地方再改一下就更好了。”此外,家长也可以坦诚地跟孩子说,如果自己有做得让对方不舒服的地方,对方可以及时提醒,以便于家长不断地自我觉察并作出改正。
做刚刚好的家长 接纳真实的自己
面对孩子层出不穷的问题,家长可能会感受到生气、沮丧、内疚、不知所措等不良情绪。有些家长可能无意识地将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有些家长则会选择隐忍。“有时候家长要接纳真实的自己,当察觉自己情绪不好时,可以跟孩子坦诚地交流,让孩子知道自己的心理状态,并请对方给自己一些时间和空间调整。”陈红礼说道,这么做会让孩子知道爸爸或妈妈不是超人,可能也会有情绪不好的时候,也需要调整。同时,这么做也能够给孩子树立如何恰当表达自我的榜样。
“如果家长当下非常生气,可以跟孩子说:‘我现在很生气,我要爆发了,你们赶紧离我远点哦。’相反,如果家长一直在控制着自己的情绪,遇到情况时就紧绷着一张脸,可能会让孩子感到害怕。”陈红礼分享道,家长不必过于压抑自己,有什么感受都可以尝试着表达出来。当然,家长也可以坦诚地表达自己做得不够好的地方,但孩子一般都会给予父母正向的反馈,而这些反馈也会反向地鼓励家长做得更好。
及时察觉内心状态 不断为自己赋能
当下,各类育儿知识充斥在我们的周边世界,如短视频、朋友圈、育儿书籍等。“很多妈妈在看到一些育儿资讯后,可能会觉得别人做得挺好的,但自己好像做不到,进而产生自责、焦虑的心理。其实,每个人的成长背景、环境及固有的价值观念都是不一样的,有时不必急于一时作出改变。当家长意识到自己的内心是一个怎样的状态时,不妨停下来看看自己、照顾自己,并试着去接纳包容自己,和自己好好相处,进而接纳和包容孩子。这个时候育儿焦虑就会逐渐减轻。”陈红礼认为,家长需要真正用心地感受和察觉亲子关系的互动点滴和过程,照搬书上的理论很难促进亲子关系的正向成长。
“当家长在养育孩子过程中感到倦怠时,可以静下心来和自己好好相处,提升自我的心理能量,才能更好地与孩子共同成长。不要总是活在孩子的需求里,可以问问自己需要什么。比如,给自己独处的时间和空间,去看一场喜欢的电影,去吃自己喜欢的食物,去逛街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去户外走走看看等。或者,给自己腾出一段时间,彻底地休息一下。”陈红礼建议道,家长还要学会适当放手,让自己的内心变得充盈起来,才能更好地去照顾身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