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b版:财经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善用经方”黄伟旭:

扬中医之长 疗患者痼疾

本报记者 吴清华 文图

名医标签 晋江市中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副主任医师。

名医经历 福建省第二批基层老中医药专家师承带徒指导老师;任福建中医药学会健康管理分会常委,福建中医药学会治未病分会常委、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委员、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委员、泉州市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委员;2009年参与编写第二版《实用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

擅长领域 擅长中医脉诊、经络辨证及经方的临床运用。

坐诊时间及地点 每周二、周四上午,在中医院门诊;每周三上午,在紫帽卫生院门诊。

黄伟旭的办公室案头上,一叠处方单,几本中医古籍,看着简单,却十分“厚重”。

从医36年以来,他开出数不清的“中药方”,为患者解燃眉之急。古人的中医经方智慧,成就了其“坚定用经方,只做真中医”的理念。

望闻问切看清病症“内里”,传统经方改善机体“环境”,能用中医解决就不开西药……黄伟旭始终坚持“辨证施治”的原则,因人因时因证遣方用药。他经过大量实践,证明了经方“简、便、廉”的优势。

遵循古训 治病一丝不苟

初见黄伟旭,只觉其不苟言笑,但一说起他的老本行——中医经方,黄伟旭一下子就打开了话匣子。嘴角含笑,他眼神中显露出的灵动光芒——那是对中医的坚定热爱。

2020年底,组织安排黄伟旭到晋江市中医院任领导岗位,他就提出要求,希望为患者留出时间。“坚持上门诊是我从医的初衷,我想通过身体力行,为中医赢得好口碑。”黄伟旭说。

伴着清晨的微风,7点40分,他总是第一个来到诊室开门。“我认为比8点正式上班提前20分钟很有意义,意味着每名患者可以少等候20分钟。”

黄伟旭的认真是出了名的。很多同行、患者都评价他:务实敬业,全身心投入。黄伟旭每个上午出诊放出的门诊号为40人。但对于想治病、没预约的患者,只要对方愿意等,他都不会推诿。有时,他一个上午就看了70多名患者。为了保证诊治质量,遇到搞不定、想不通的情况时,他宁可自己多思考10分钟也不随便开药。为此,门诊时的他常常临近下午1点才能下班。

善用经方

弘扬经方文化

经方是指汉代以前经典医药著作中记载的方剂,以张仲景的方剂为代表,专指《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中的方剂。黄伟旭告诉记者,“经方是打开中医大门的密码。遵循经典,临证才有分寸。”

1983年,16岁的黄伟旭从翔安的一个农村中学考入福建中医学院医疗专业。当时有人问他,背《汤头歌诀》难吗?他说不难,比英语单词简单多了,难的是对《黄帝内经》等古老朴素哲学思想的理解。黄伟旭说,有些需要医者穷其一生去解读,随着临床、阅历、思想境界的提高,才能逐步领悟其中真谛。

有位90岁患者,多年前因冠心病胸闷、失眠来黄伟旭这儿求诊后,用经方调理,效果明显。几年来,该患者又先后罹患了胆结石、肾结石、新冠感染、脑梗、老年痴呆症……黄伟旭每次都依靠经方助其渡过难关。一次,老人说肚子痛,黄伟旭因为老人行动不便,在微信上给予指导,后判断老人可能因咳嗽导致胸椎骨折,最终经影像检查确诊,老人通过卧床休息、服用经方“四逆散”调理后得到康复。

“任何一丝微小脉症,都可能是找到治愈病人的一把钥匙,要敏锐地抓住。”黄伟旭说,当他看到老人健康庆祝90岁生日的视频时,心里非常欣慰。

虚心交流

推崇开放协作

近日,“骆安邦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流派传承研究工作室”揭牌暨仲景经方研习文化社首期学术交流会在晋江市中医院举行。

“应该让更多人知道,晋江市中医院是有深厚中医文化底蕴的三级甲等中医院。”黄伟旭说,“我院首任院长骆安邦是全国第一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骆安邦是应用经方的老专家。此次晋江市卫健局立足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的契机,挖掘整理了骆安邦的医案集,并寻来第二代传承人周来兴主任,挖掘整理了骆安邦的个人制剂、医学经验。这是晋江市的宝贵财富。我将和经方研习文化社一起继续挖掘、继承和发扬光大。”

圣人无常师。黄伟旭目前有9个学生在定期跟师学习,大家亦师亦友。在诊病过程中,他经常会半问半考地和学生们交流诊疗看法。很多年轻医师理论功底深厚,在校时跟过不少导师,有独特的见识。黄伟旭表示,作为一个中医人,应该实事求是,树立开明协作、能者为师的学术风气。他时常和大家共勉——认真治好每一名患者,就是对社会的最好贡献、对中医学的最好宣传。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