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清华 文图
名医标签 福建省中医重点专科晋江市中医院脾胃病科学科带头人,主任医师,福建省第一批、第二批基层老中医药专家师承带徒指导老师。
名医经历 长期从事内科脾胃病临床工作。系福建中医药大学兼职副教授,中医内科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泉州市临床学科建设专家,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分会常务委员,福建省中医治未病分会委员,泉州市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常务委员等。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省级以上医学期刊发表了近20篇论文,多次参与福建中医药大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擅长领域 擅长应用中医药临床经验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癌前病变,结肠息肉内镜切除术后复发等消化系统疑难杂症。
坐诊时间及地点 每周一、三、四全天,周二下午和周五上午,在晋江市中医院爱国楼门诊部一楼103号诊室;周二上午、周五下午,在晋江市中医院门诊部四楼416诊室。
他被称为脾胃病“癌变”杀手,无数次将其扼杀于萌芽中;他行医42年,治病救人不止于开方,嘱咐病人总是不厌其烦,是和颜悦色的暖心老中医;他不断精进,长年潜心研究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癌前病变等,取得良好疗效;他还乐于将毕生学术经验传承给年轻一代医生,将理想和信念传递。他就是晋江市中医院脾胃病科学科带头人黄伟荣。
出身医生之家 42年不断精进
黄伟荣的父母皆是医务人员。他在医院里长大,从小对医学有一种天然的熟悉,对治病救人的职业充满了朴素的热爱。在报考专业时,他几乎没有犹豫地选择了中医学。
1981年从三明地区医科大专毕业后,黄伟荣被分配到三明市第一医院三化分院,师从三明市小儿科名老中医刘彦琛主任医师。在恩师的影响下,他开始了专注脾胃病调理的中西医结合特色行医之路。
独立执医后,黄伟荣的第一个患者是3个月大的婴儿。这名患儿持续腹泻1个月,经黄伟荣的中医药调治和艾灸治疗后,患儿腹泻很快得到控制,面色恢复红润,精神活跃。初见中医治疗的成效,黄伟荣坚定了做好做专做强脾胃病治疗的信念。
1993年,黄伟荣回到家乡。在晋江市中医院工作时,伴随着临床工作的大量实践,黄伟荣养成了不断学习新技术、应用新知识的习惯。2003年,医院脾胃病科成功开科挂牌。面对新环境下的工作需要,黄伟荣多次前往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消化内科、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等医院进修。
专注脾胃病调理
注意医患配合
“中医一贯主张治未病。我认为脾胃病医师应把重心放在癌前病变的逆转研究上,重视发现早癌、处理早癌。”经历长期诊疗工作,黄伟荣发现,脾胃病肿瘤患者数量逐年上升,且趋于年轻化,有些病人就诊时已是中晚期。为此,应用中西医结合手段治疗脾胃病癌前病变的研究势在必行。
为了用中医药手段有效控制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癌前病变及结肠息肉术后的抗复发治疗,黄伟荣常在古籍经典中寻找答案。在古籍医书中,黄伟荣常与前人“跨越时空对话”,进而获得治病疗疾的新理解。
“你听好了,要注意这几件事,别喝牛奶,别吃牛羊肉……”患者眼中的黄伟荣是一名爱笑的医生,语气殷切平实,像个长年老友。
黄伟荣告诉记者,医患配合得好,能够让疗效得到提升;同时,很多疾病的发生和变化都与情绪有关。为此,他常应用“临症应对、审因论治”的中医思维来解决临床实际需要,不断优化诊疗策略,比如,常常宽慰病人,注意疏导患者情绪,注意医患配合等。
带好中医队伍
勇攀学术高峰
在黄伟荣的带领和努力下,晋江市中医院脾胃病科学科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2015年,晋江市中医院脾胃病科被列入福建省中医重点专科,这也是泉州的第一个县级市省级中医重点专科;2023年,黄伟荣被聘为泉州市临床学科建设专家。
目前,晋江市中医院脾胃学科黄伟荣专家名医传承工作室建设正在筹备进行中。
“传承学术特色经验,带好中医药队伍,是我们中医人的信念和理想。”作为副教授、研究生导师,黄伟荣已成功栽培6位中医内科硕士研究生。
多年来,黄伟荣不忘总结临床经验,致力于探索高效治疗的临症经验实施方案。2004年,他在《福建中医药》发表了《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现代辨证新思路》,2013年在《实用中医内科杂志》发表了《扶正化积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萎缩性胃炎伴癌前病变随机平行对照研究》,2014年在《福建医药杂志》发表了《大肠息肉的中西医诊疗方案研究(附120例分析)》……临床工作40多年来,他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省级以上医学期刊发表了近20篇学术论文,多次参与福建中医药大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