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蔡明宣 陈巧玲
春寒料峭,百花争春。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叉车的搬运声,还有办公室此起彼伏的键盘声,晋江宏展鞋塑有限公司开启了新一年的奋进之旅。
走进该公司总经理唐琼的办公室,只见书案上还放着几幅尚未干透的毛笔字,上面写着“龙行龘龘”“开春大吉”……“初步统计,我们的订单已经排到了6月份。”唐琼向记者介绍,其中,合作的企业包括zara、GUESS、斯凯奇、美国沃尔玛等。
从一个月薪只有800元的“打工妹”起步,唐琼凭借坚韧不拔的毅力,逐渐发展出属于自己的工厂,与全球众多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年销售额更是突破亿元大关。三十载的风雨历程,让她深刻体会到了打工、创业、守业的艰辛与挑战。唐琼感慨地说,晋江这座城市不仅给了她创业的舞台,更成为她的第二个家。展望未来,她怀揣着梦想,希望在晋江这片热土上,打造出属于自己的知名品牌,书写更加辉煌的未来篇章。
“来晋江为了赚更多钱”
1995年,历经多年经济改革的晋江,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如日中天。正是这一年,青春正茂的唐琼提着一个简陋的箱子,怀揣着“赚钱梦”,从2000多公里外的四川成都来到晋江。
“那时候,四川工资很低,从早干到晚也只能拿200多元。可晋江不一样,一个月就能挣到800多元。更重要的是,这里还有很多赚大钱的机会。”谈及来晋江的初衷,唐琼感慨万千。
机会总是眷顾那些有准备、敢想敢拼的人。
机缘巧合,唐琼应聘进入晋江一家港商独资的外贸公司,也就是宏展鞋塑的前身。彼时的外贸公司手握大量订单,业务繁忙。作为新人的唐琼,从文员岗位开始,她的主要工作就是紧密跟进工厂的生产进度,频繁下工厂对接。在高峰期,她甚至要一天跑十多家工厂,熬夜加班成了家常便饭。
“刚入职那几年,公司正处于大发展阶段,外贸订单光鞋子的年需求量就有700多万双,晋江很多工厂都是我们的配套供应商。”回忆起那段时光,唐琼笑称自己就像电视剧《繁花》中的汪小姐,总是忙碌地穿梭于各个工厂之间,接单、下单、验单,一刻也不得闲。
由于当时公司规模尚小,岗位之间的职责分工并不明确。因此,唐琼在担任文员和跟单员的同时,还协助处理公司财务事务。她坦言:“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趁着年轻多做事、多学本事。只要公司有需要,哪个岗位缺人,我就主动顶上去。”正是这份勤奋和进取精神,让她在日后的职业生涯中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凭借出色的工作表现和肯干能力,唐琼很快得到了老板的赏识,并逐渐从边缘的“打工妹”晋升为公司的核心管理层,并参与了公司后续的组建工厂、自建厂房等重要项目。
这股要强的劲头一直伴随着唐琼从年轻到现在。如今,事业有成的她依然保持着“以厂为家”的习惯。她把家安在了厂里,每天工作到深夜,只要客户有需要,她随时都能在办公室响应。
再出发选择打造自己的品牌
“多年来,我们的订单稳步提升。目前,企业的订单已经排到6月份。”虽然已过知天命之年,但唐琼觉得这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对于宏展鞋塑的未来,她有了新的思考与布局。
“在晋江30多年了,从来就没有想过要转换赛道或者迁往其他地方发展。要做鞋、要打造品牌,还得在晋江。”唐琼说,尽管曾有声音建议她前往老家成都投资建厂,但经过深思熟虑,她最终决定把更多的资源和精力投入晋江。
对于成都与晋江的建厂成本,唐琼进行了详尽的比较。她发现,成都工业园的制鞋供应链尚不完善,鞋服配套材料的集齐时间要比晋江晚一周。此外,成都的工人工作时间较为随意,难以进行有效管理。再者,成都地处内陆,距离运输港口较远,这无疑增加了出口的隐性成本。
随着企业产能的扩张和数字化发展的需求,唐琼透露,今年公司将对工厂进行空间改造,计划新增一个自动化仓储楼,并新建一栋七层办公楼。同时,公司还将积极推进工厂的数字化改造,特别是在设计、电脑印花、裁剪等方面,将积极引入智能化设备。
从OEM到ODM,宏展鞋塑不仅积累了全球的客户与订单,还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
宏展鞋塑的下一站,便是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
“我们创业几十年,就想着为下一代打好发展的基础。如今,我儿子留学回来,专注于创意设计领域,对制鞋有着自己的见解。经过深入的讨论,我们决定共同打造品牌,并通过电商渠道在国内外进行销售。”拿着新注册好的公司证件,唐琼颇为欣慰,儿子跟她一样喜欢制鞋、喜欢晋江。如今,在造牌这个新目标上,他们又出奇一致。
作为新晋江人,唐琼用胆识、诚信、拼劲赢得了属于自己的事业。在面对传承的问题上,她选择培养二代来继承事业,继续扎根晋江,在制鞋领域不断追求更高质量的发展。
“选择难走的路反而走得更远”
2000年,全球遭遇经济危机,外贸市场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外贸订单的争夺变得愈发激烈,不仅外贸公司与外贸公司之间竞争激烈,外贸公司与工贸企业之间的较量也愈发白热化。
回忆起那段日子,唐琼仍然心有余悸。有一次,公司一批货物被禁止出口某国。幸运的是,唐琼凭借多年来积累的外贸人脉,成功将该批鞋子以低价销往全球各地,缓解了公司的燃眉之急。
这次“危机”让唐琼意识到,单一依赖某个国家的市场是极其危险的。她开始思考,围绕不同国家的外贸需求进行战略布局,避免将“所有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同时,不断下滑的订单利润,也让她看到了单一外贸公司的局限性和发展天花板。她明白,外贸公司想要存活下去,必须建立属于自己的完整外贸链路。
于是,在1997年,唐琼所在的公司开始通过租厂房、组建流水线,探索“工贸一体”的新模式。
这一转型意味着公司要从零开始,涉足原本陌生的领域,包括租厂房、搭建生产线、采购原材料、管理工人、品质把控及物流仓储等。每一个环节,对于打工出身的唐琼来说,都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但她凭借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硬是带领团队一一攻克了这些难题。
“别人都说我做事情雷厉风行,事情没有想周全了就开干。可做事情不就是想到了先干起来,再不断完善优化吗?”唐琼说,她就是一个认准事情,就开始较劲想做好的人。
选择难走的路,反而走得更远。
从租厂房到买地盖厂房,唐琼一步步把公司往重资产方向上引。那时候很多同行都不理解唐琼的做法,认为一个外地人,租厂房做点加工生意就可以了,何必赌上所有的资金买地盖厂房。但唐琼有自己的考量,她相信身边的供应商,也相信晋江党委政府及国家政策。“从发展中国家订单向欧美国家订单发展,需要有一个品质工厂作为坚强后盾。欧美品牌对工厂品质和生产环境的要求极高,现有租赁的厂房无法满足后续验厂的需求。”唐琼说。
事实证明,唐琼的选择是正确的。当原先的同行还在为品质问题苦苦挣扎时,她的企业已经因为早早地进行供应链的升级而赢得了市场先机。如今,宏展鞋塑的客户遍布全球,包括斯凯奇、沃尔玛、GUESS等知名品牌。
让二代在晋江“拼”下去
在晋江创业近30年,唐琼早已融入这个城市。上街买菜,她会用闽南话跟卖菜的阿姨砍价;晋江组织各种公益活动,她会积极参与;晋江周边有名的庙宇,她也会定期去朝拜……
晋江这座城市,给予唐琼机会与机遇,更让她拥有在商海拼搏的胆识与魄力。
晋江人不排外,遇事肯帮忙。2005年,遭遇全球金融危机,最狼狈的时候,唐琼口袋里只有200多元,是下游材料商、鞋楦厂等供应商的通力协助,让她渡过难关。
在晋江做生意,良性竞争大于恶性竞争。一个好的商业环境,绝不是温水煮青蛙,而是良性的竞争与政府的正确引导。每个危机来临时,唐琼总能提前预判并带领企业进行变革。
在晋江做生意,要学会先做人。爱拼赶赢、诚实守信、互帮互助、专注实业……唐琼时刻以这些经商之道鞭策自己,也潜移默化地教会儿子,在晋江做生意守信守诺很重要。
唐琼与晋江的故事还在继续,因为主角多了一个。她的儿子将接续她的事业,继续在晋江拼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