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b版:4-5联版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原来这里的故事这么多” 小记者亲子走读梧林

本报小记者 张子妍(内坑三民中心小学) 尤思妍(梅岭心养小学)

2月5日,本报“小记者大讲堂”特邀陈金土先生带领近百名小记者亲子走读梧林,了解古建知识,品味梧林光阴。

活动中,陈金土老师带我们参观了“朝东楼”“五层厝”“侨批馆”……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个尘封已久的故事。其中,让我(张子妍)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关于朝东楼的故事。

初看朝东楼,觉得它平平无奇,我心里一直疑惑:它为什么会被称为“最美”烂尾楼?随着陈老师的娓娓道来,我(张子妍)知道了这栋洋楼名字的由来,也似乎明白了朝东楼“最美”在哪里:是蔡朝东的浓浓爱国情怀,是蔡朝东的舍小家为大家,是无数像蔡朝东一样的华侨游子对祖国的那份真挚而热烈的感情……

参观完朝东楼,我们又来到了五层厝,它的主人名叫蔡德龙,当年也是在国家危难之时,毅然放弃装修,将款项悉数捐赠出来。在悠长的石板路两旁,还有两座富有意义的洋楼,分别是“侨批馆”和“胸怀祖国楼”。它们也是梧林村的爱国华侨建造的。原来今天的研学,主角不是红砖大厝,而是“番仔楼”。这些番仔楼虽然岁数大、外表缺少色彩,但我(尤思妍)觉得它们一点也不老。它们深藏家国情怀,有伟大的灵魂驻守在这里。

小记者感言

陈金土老师用他亲和幽默的讲解方式带领我们走读了梧林,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梧林的古建知识,真是收获颇丰的一天。

吴贝萱(灵源灵水中心小学)

我被梧林古建筑的多样性震惊了,这里既有传统的闽南古厝,也有充满西洋风的洋楼。每一栋古建都有独属于自己的故事,而今天,我们都是听故事的人。黄辰夕(晋江市第八实验小学)

短短的两个小时,我们跟着陈金土老师走读梧林,了解了很多古建知识,这座传统村落的魅力让我们流连忘返。施静萌(龙湖衙口中心小学)

通过这次活动,我认识了许多爱国华侨,更深入地了解了他们的爱国精神。我要好好学习,将来用知识报效祖国!

韩诚(晋江市潘径实验小学)

通过今天的活动,我深深地被中国传统文化吸引,学习到了很多知识,也认识了很多对联里面的生僻字。陈依菡(安海庄头小学)

指导记者 阮芳菲 董严军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