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1月5日 星期五
天气:晴
地点:西园街道苏塘社区
“每股需投资2000元(人民币,下同),每股每年可获取租金242.85元。”
“这个‘红本本’要保管好,协议内容你再仔细看下。”
……
今天上午,我刚到苏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楼办公室门口,就听到社区党支部书记赖特松与居民赖建全的对话。他们口中的“红本本”,是一本红色的股权证,封面落款单位为晋江西园街道苏塘社区老年协会,内页则是项目股权认购协议。
赖特松告诉我,为了破解社区集体经济发展难题,壮大社区集体经济,拓展集体经济发展空间,经社区两委会议,党员、居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决定盘活利用社区安息堂东侧一块闲置多年的空地,出租给第三方运营。该地块佔地面积625平方米,每月每平方米租金16元,每年可收取租金12万元。该项目由苏塘社区老年协会(佔股15%)与社区420户居民(佔股85%)投资84万元。按照协议,每年每股可收取租金242.85元;同时,租金水平以承租方签订的合同为准,收益按实际持有股份计算。
拿过“红本本”的赖建全告诉我,此举不仅让社区闲置资源变成资产,也带动居民增收。他觉得投资2000元,每年有200多元的收入,合同期30年,“很划算,我很满意。”
“引进第三方对闲置地块进行开发,我们都很赞同。”苏塘社区老年协会会长赖进生告诉我,社区集体收入少,但环卫保洁、网格建设、奖教奖学等方面开支不少。集体有创收,社区面貌才能越来越好。老年协会佔股15%,所得收益可为社区老人提供更加方便、舒适、安全的养老环境和服务。
赖特松说,该地块被“激活”后,不仅社区、居民可以创收,周边10多亩低效用地租金也随之提高。社区增收渠道不断拓宽,集体经济也随之发展壮大,居民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本报记者 王昆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