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是禾本科植物糯稻的种仁,按谷壳和米粒的颜色可分为红、白两种,因其香糯黏滑,常被用以制成风味小吃,逢年过节,很多地方都有吃年糕、汤圆的习俗。
“中医认为,糯米味甘、性温,能够补养人体正气,吃后会周身发热,起到御寒、滋补的作用,最适合在冬天食用。”晋江市内坑镇卫生院中医馆负责人张永彬表示,糯米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及淀粉等,营养丰富,为温补强壮食品,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止虚汗之功效,对食欲不佳、腹胀腹泻有一定缓解作用。另外,它还能够缓解气虚所致的盗汗、妊娠后腰腹坠胀、劳动损伤后气短乏力等症状。
但要注意的是,糯米不易消化,老人、小孩不宜多吃。此外,糯米有收敛作用,如吃糯米导致便秘,可以喝点萝卜汤化解。
常用糯米食疗方
“好吃的糯米餐品有很多,我为大家推荐几款,供大家自行选择。”张永彬介绍,糯米粥、糯米糍粑、糯米酒、糯米爆米花,是很多人日常生活中常吃的餐品。每道餐品背后,都有不错的食疗功效。比如,糯米糍粑,用火烤软熟食,温开水或温酒送服,适用于夜尿频数者;糯米粥中加米30克、红枣10个同煮,适用于肺结核、贫血、神经衰弱及各种慢性虚弱病患者;糯米酒适量、鸡肉200克,蒸熟食用,有补虚损、安心神作用,适用于产妇或病后体虚者补益之用;糯米爆成米花,好吃又有利健康。
此外,巧用糯米,还可以通过食疗的方式,促进人体健康。比如,取糯米、莲子、红枣、淮山适量,同煮粥,加适量白糖调味食用,有健脾胃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引起的泄泻。
取糯米、小麦各100克,同炒黄,研成细末,每次服10克,每日3次,适用于盗汗不止者。
取糯米100克、小麦120克,同煮粥,用适量白糖调味食用,有养心神、厚肠胃、虚汗、强气力作用,适用于小儿汗多、精神疲倦、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妇女心神不宁、烦躁、神经衰弱等症;取糯米100克、百合50克,同煮粥,用适量红糖调味食用,有补中益气、健脾止泻、养胃润肺作用,适用于阴虚胃痛、多食易饥、心烦失眠等症。取糯米250克,加适量水,蒸成饭,倒扣盘中。党参大枣煮后铺在糯米饭上,药汁中加人白糖50克,煎浓汁倒在米饭上即可食用,有健脾益气作用,适用于体虚气弱、乏力倦怠、心悸失眠、食欲不振、便浮肿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