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玲玲 通讯员 陈丹红
晋江罗裳山下,全国县域首家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晋江市医院(上海六院福建医院)坐落于此。
2020年,福建省政府与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以下简称“上海六院”)签署合作共建协议,双方依托晋江市医院,共建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福建医院(以下简称“上海六院福建医院”),以“大专科、小综合”为发展特色,推动上海六院品牌、技术、管理“三平移”,建设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科研、教学于一体的高水平、现代化国家创伤区域医疗中心。
转眼三年过去,在国家发改委、卫健委和上海六院的鼎力支持下,在福建省委省政府、泉州及晋江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指导下,上海六院一流的管理和先进的技术在晋江扎根、传承,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国家级医疗服务的梦想逐步成为现实,新的医学高地正在罗裳山下崛起。
问鼎塔尖 “家门口”享上海六院优质诊疗
一组数据佐证晋江加快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成果:合作共建以来,累计带动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34项,其中16项国内领先技术落地福建,部分填补省内技术空白;疑难病种诊治水平持续提高,严重创伤病种开展覆盖率达84.66%,创伤核心技术开展覆盖率90.11%;三、四级手术率同比提高76%。
数据背后,是晋江市医院(上海六院福建医院)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通过“平移”上海六院先进的管理、技术、品牌等方式,医院用较短时间实现医疗水平大幅提升。晋江及周边地区群众享受到与国家级医院同质化的医疗服务,减轻了就医负担,增进了健康福祉。
“感谢医生高水平的技术,让我可以再次在篮球场上奔跑。”2022年6月,19岁的患者柯晓龙(化名)扭伤,导致左膝肿痛半个月。随后,他慕名来到晋江市医院(上海六院福建医院),医生为其行“前交叉韧带重建+前外侧韧带重建”手术治疗。该项技术是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上海六院运动医学科主任赵金忠的特色技术之一。
由于得到精准专业的治疗,术后第1天,柯晓龙即可扶拐下地负重活动,并很快康复出院;三个月后已能进行跑步、跳跃、骑单车、打篮球等体育活动。
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运行,不仅带动了晋江市区域医疗水平的稳步提高,群众选择留在“家门口”看病的多了,“北上南下”辗转求医的少了,还吸引了周边城市的群众慕名前来,甚至有不少海外乡贤返乡看病。
2023年暑假,祖籍晋江金井的洪少杰、曾伟彬特意“打飞的”从菲律宾来到医院手术。“这几年,晋江和上海六院等高端优质医疗机构合作,我们在外也有所耳闻。”曾伟彬说,他相信晋江的医疗技术。
手术后,曾伟彬更是被晋江本地的医疗服务所折服。“医生高超的技术、护士专业的护理,以及后期康复指导,每个环节都做得非常好。”他说,此外,返乡手术还能报销高达82%的医保,最后结算时仅需自付1万元左右,大大减轻了治疗负担。
医疗水平过硬,百姓自然信赖。据统计,2021年6月至2023年12月,医院门诊量同比增长71%,手术量同比增长81%,泉州市域外来晋江就诊人数同比增长68.47%,国内其他省份及境外人员来晋江就诊人数同比增长49%和102%。
薪火传承 让“输血”变“造血”
“上海六院的任务,绝不仅仅是前来开展高难度手术、诊治疑难病例,而是变‘输血’为‘造血’,为晋江培养一支‘带不走’的医疗团队。”晋江市医院(上海六院福建医院)党委书记王建波说,从项目落地至今,上海六院以空前力度,先后派出4批共58名专家常驻晋江,为晋江百姓提供“上海六院”服务。
上海六院派驻专家扎根晋江,高效推进“医教研管”各项工作,同时开展“薪火璀璨”师徒传承人才培养项目,每轮培训时间为6个月。在上海总部专家的指导下,医院年轻骨干医师逐步掌握手术技巧,能独当一面为患者解除顽疾。
来自泉州永春县的余阿姨是一个骨性关节炎中末期病人,来院就诊时,双侧膝关节疼痛,但只能先做一侧。于是,上海六院常驻专家沈灏为其做了单髁置换术,解除了她右膝关节伤病带来的痛楚。一年后,余阿姨再次来到晋江做左膝手术。而这次手术由晋江市医院(上海六院福建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谢景凌主刀,术后余阿姨恢复良好。
“上海六院沈灏主任开了晋江单髁置换术的先例,给我们开了一个好头。现在我们成功开展了首例自己操作的手术。”谢景凌告诉记者,目前,晋江市医院骨科已娴熟掌握单髁置换术,可以满足更多群众在“家门口”享受高端骨科诊疗服务的需求。
此外,由张长青、赵金忠、徐建广、马燕红等教授领衔的名医工作室,每月定期派出多名资深专家、骨干轮流到晋江进行看诊、手术、教学和查房,为晋江骨科方面的疑难疾病、医疗技术、人才培养、服务提升等提供支持,有力助推创伤领域和骨科诊疗水平的快速提升。据统计,自合作以来,上海六院专家来晋372人次,累计开展教学查房、手术示教、病例会诊5708人次,学科讲座119场次。
既要“引进来”,也要“走出去”。自合作开展至今,双方持续深化医疗人才双向交流力度,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注入强劲的动力。三年来,晋江市医院(上海六院福建医院)累计选派80名骨干医师及护师前往上海六院,开展为期3个月至1年的跟班学习、进修。
三年来,在上海六院62名柔性帮扶专家的支援下,晋江市医院(上海六院福建医院)不仅医疗技术水平大幅提高,科研建设也在加速补短板。2023年,医院科研成效明显,共获得省级与市级课题立项26项,科研经费同比去年增长85.7%,医院还获批成为省级创伤骨科修复重建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科学管理 筑牢医院发展根基
2023年12月26日,晋江市医院(上海六院福建医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雷鸣带领苏翠敏、陈川珍、张荣文、林章平4人,前往上海六院开展为期一个月的跟班学习。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跟班对象均是行政职能科室的中层干部。他们将立足科室发展实际,带着问题、带着思考,全方位向上海六院专家管理团队“取经”。
此举是晋江市医院(上海六院福建医院)党委书记王建波推动上海、晋江两地实现“管理平移”的重要抓手。2021年,作为上海六院选派的管理专家,王建波初到晋江便发现医院职能部门和学科建设分类及职责并不明晰。
在王建波的带领下,医院内部管理体制开启重塑和革新——医院规划了31个临床科室、10个医技科室,总共41个临床医技部门,每个部门配备负责人,强化管理职能和职责范围。“职责明晰后,能够让大家拧成一股绳,朝着一个方向努力。”王建波说。
与此同时,在王建波看来,医院整体就像一列火车,想要火车跑得快,不仅需要车头带,还要让每节车厢都跑起来。作为医院的“中流砥柱”,中层干部能力的提升,对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为此,2023年以来,医院聚焦中层干部能力提升,开展了系列培训活动。
2023年10月,首期管理干部培训班在泉州惠安县正式开班,特邀浙江省人民政府参事、浙江省医学会副会长叶再元,中国医院协会副会长、浙江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洪朝阳,中国医院协会县市分会会长、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特聘教授马伟杭,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院长王伟林进行授课分享。
“今后,医院还将聚焦中层干部能力提升,常态化开展双向交流活动,提升医院管理效能和精细化管理水平。”王建波说,只有把医院的“根基”打好了,才能实现更好更快发展。在管理方面,通过培训、进修,提高中层干部管理能力;在技术方面,通过“走出去、引进来”,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二者相结合,才能持续激发医院的“内生力”,为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注入源源不断的驱动力。
“当科室本身的技术和管理都上去了,就可以依据学科定位和专科水平向外拓展,与其他医院更高层次的专科进行对接。”王建波说,根据综合性医院和区域医疗中心的定位,晋江市医院(上海六院福建医院)应该具备多学科的救治能力,成为闽南地区以骨科为特色,兼具多学科高水平救治能力的区域医疗中心。“希望通过有效的管理,推动医院各学科发展步入快车道。”
此外,医院还解决了多年遗留的问题,一揽子解决了100多名职工的职称聘任问题。王建波告诉记者,2023年医院修订了《岗位聘任管理办法(试行)》,今后将结合工作实际,每年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推动医院岗位聘任动态管理,以医、教、研为导向,激发全院各级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有能力的人到合适的岗位。
展望未来 打造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县域示范
冬日阳光明媚,项目建设正当时。在晋江陈埭晋东片区的一块空地上,工程车辆往来穿梭,工人奋战正酣。2023年3月15日,随着项目开工令发出,由安踏集团和敏基金会全资捐赠20亿元建设的上海六院福建医院(福建和敏医院)正式按下开工“启动键”。
未来,这里将打造成以骨科和创伤医疗为特色,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四大中心”(国家创伤区域医疗中心、国家创伤预防与康复研究中心、创伤医疗国际培训中心、涉外健康管理中心)。
可以说,从2020年9月上海六院福建医院落地晋江,到如今项目主体开工建设,不仅饱含着万千晋江百姓对高端优质医疗资源的殷殷期盼,也折射出各级政府多年来不遗余力守卫人民健康的初心与决心。
自项目落地以来,泉州市在投融资、用地基建、运营、人才、医保、学科建设、科研等方面都实施了配套政策。仅财政方面,中央预算内投资就争取了3亿元,晋江市层面每年还提供1000万元的学科建设补助;医保方面,从诊疗支付方面给予倾斜支持,调整高水平医院专家来泉坐诊门诊诊查费,对从上海六院引进的新技术、新项目、新疗法,按新增医疗服务项目有关规定流程申请。
除此以外,作为民营经济强市,晋江不仅拥有雄厚的经济基础,更有休戚与共的“慈善基因”。晋江企业家对民生事业的倾力支持与投入,让来晋江两年的王建波深有感触。“晋江不仅党政干部给力,乡贤的力量也异常强大。从安踏捐款20亿元建设新院区这一点,就足见晋江人的团结与爱乡。”王建波说,高位推进之下,“地方政府真支持,输出医院真心干,依托医院真配合”的良性共建局面已经形成,再加上政企互动的合力,将推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跨越式发展。
“抓住机遇、强化落实、整合资源,全力推进与上海六院合作。”王建波表示,作为落地在晋江的首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接下来,医院将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上级有关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合作协议,高质量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进一步优化区域医疗资源配置,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打造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县域示范,为福建及周边省市乃至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创伤和骨疾患者带来新福音。
数说三年发展成绩
门急诊量人次
出院人次
54048
1260023
20279
33684
753944
11298
手术台量
■2020年 ■2023年
三年砥砺奋进,晋江市医院(上海六院福建医院)快速发展,成为百姓心目中值得信赖的“家门口上海医院”,作为区域医疗中心的辐射引领作用正日益凸显。让我们从一组数据中了解晋江市医院(上海六院福建医院)这三年来取得的骄人成绩。
截至2023年
●三四级高难度手术占比超过76%。
●填补了16项泉州乃至福建医疗领域技术空白。
●拥有5个福建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5个福建省县级医院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成立10个名医工作室,占比全市最多。
●获批省级创伤骨科修复重建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科研立项49项,项目经费达468.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