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小记者 周司颖(晋江市第二实验小学) 陈淇岚(晋江市第二实验小学)
农耕探索、篝火晚会、土楼探秘……10月2日至3日,由本报精心策划的“盛世庆华诞 问稻访土楼”两天一夜国庆土楼研学营圆满结束。24名小记者背上行囊,在福建土楼(南靖)收获了满满的快乐。
经过2个多小时的车程,小记者们顺利抵达福建土楼(南靖)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这里的景色太美了,我们什么时候去看土楼?”尽管当时已经艳阳高照、天气炎热,小记者们依然兴奋。一次自我介绍、一场欢乐游戏,让来自不同学校的小记者打破彼此间的陌生感,成为互相熟悉的搭档。
2日下午,小记者们在教官的带领下走进农耕基地,开镰收割、体验舂米、扎稻草人。他们套上手套,拿起镰刀,个个精神抖擞、活力十足。不一会儿,一捆一捆的麦子已经堆积成山,数也数不清。
来到晚上的闲暇时刻,小记者们迎来了一场盛大的篝火晚会。在篝火和烟花的陪伴下,小记者们纷纷登台献艺,现场立马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3日上午,小记者们乘车出发,来到了期盼已久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福建土楼王子景区。小记者们绕着土楼仔细观察,并走进其中感受建筑风格,用镜头记录行程中的美好瞬间。
“远远望去,一座座土楼像一顶顶圆形的冠帽。置身其中,我感到了深深的震撼,也感叹传统建筑技艺的高超。”晋江市第二实验小学梅岭校区小记者郑登进说。
小记者感言
土楼拥有独特的客家风情,被誉为天下奇观,蕴藏着许多珍贵的知识,值得我们去探索、去学习。快来和我一起踏上研学的征程,探索这个奇妙的土楼中隐藏的秘密吧!
黄语晨(晋江市第二实验小学)
我们顶着烈日,戴上手套,握着镰刀,从诗里穿越到现实中,从课堂里走向实际中。在教官的指导下,我们割下一把把金黄的水稻,然后将稻粒一个个打下来,最后将剩下的草根编织成一个稻草人。汗流浃背也阻止不了我们分享劳动后的喜悦,在田间快乐地奔跑相告。 张金沛(晋江市第四实验小学)
此次活动,印象最深的便是参观承启楼与振成楼。我发现每一座土楼门前都有一副对联,内容是客家人的祖训家规,影响着一代代客家人。通过此次研学,我体会到农民伯伯的辛苦和粮食的来之不易,也感受到古代人的智慧与才干。
陈凯瑞(晋江安海养正中心小学)
指导记者 刘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