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b版:本地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一座爱心城 一个“水奇迹”

(上接1版)

公益行动启动时,晋江经济报社在市区设置了17个“清凉一站”爱心赠水点。随着公益行动的推进,爱心商家纷纷打进电话,表示希望加入公益行动,并申请设立爱心赠水点。

“你好,我在永和有一家餐馆,附近有许多高温劳动者,可以在这边设个点位吗?”“我去年申请过一次,今年还想继续设立赠水点。”“我们已经自发设立了一个点位,也算是响应活动。”……爱心商家们或是主动申请设点,或是自发设点,有的则选择默默往邻近赠水点添补爱心水。

位于市区阳光夜市的罗森便利店是今年新增的“清凉一站”赠水点。“工作人员每次来补水,都会跟我说,只要是高温下的劳动者来拿水喝,多少都可以。”该点位负责人洪诗娜说,赠水点设立后,她主动承担起宣传工作,让附近的户外工作者都可以到这里取水喝。

“阳光夜市人流量很大,保安和环卫工人也多,要是有个赠水点,就很方便。”本次公益行动启动之初,阳光夜市保安唐小华就在朋友圈刷到过活动的相关报道。一开始,他还羡慕其他地方有免费赠水点,没想到,没过多久,罗森便利店便设立了赠水点。“这是给高温下劳动者实实在在的福利,我要多多分享,让更多的同事知道。”

社会各界的爱心持续不断,这些善意也得到了高温下劳动者的热烈回应。在新华书店(晋江书城)门口的留言簿上,记者看到了一行手写的文字:“谢谢你们的爱,热爱社会的人。”在“谢谢”的后面,还有一个苍劲有力的“√”。原来,这个“√”是一名采蜂人加上的。每天早上5点出门,一条扁担、一顶鸭舌帽、两个编织袋,是这名采蜂人的全部装备。顶着烈日走街串巷售卖蜂蜜,路过“清凉一站”时,他拿起一瓶爱心水,一边喝水一边点赞:“爽!”肩上的扁担始终没有落地,临走时,他在留言簿上接力画上了这个“√”。

从起初的“腼腆”,到相互招呼着取水,这74天里,高温下劳动者们也慢慢习惯了“清凉一站”的存在。

“因为一直在市区转,每次看到哪条路新增了赠水点,就会去拿瓶水喝,都习惯了!”外卖小哥刘合武说,因为有了“请喝一瓶水”公益行动,一个夏天下来,他可以省下1000多元的喝水钱,“生活在晋江,太幸福了!”

送水六年初心不变

2018年8月14日,晋江经济报官微推出报道《【您一个转发送出一瓶水】致敬!那个大大的“汗”字》,“夏日送清凉·请喝一瓶水”公益行动自此发起。为什么要发起这场行动?究其原因,是晋江经济报对高温下劳动者的关注:高温,对在烈日下工作的劳动者来说,是蒸,是烤,是流不完的汗水,也是劳动的艰辛。感动之余,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

于是,晋江经济报社当即决定发起“请喝一瓶水”公益行动,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倾力支持:雅客长白甘泉捐出2万瓶矿泉水;随后,晋江经济报社面向社会征集首期30台爱心冰柜,晋江青商会第一时间积极响应,一次性认捐30台冰柜;向社会征集“爱心冰柜”服务站,晋江农商银行和建设银行晋江分行等纷纷响应……第二天,身着定制“外衣”的18个爱心冰柜,就在晋江市区18个服务站点启用,覆盖双龙路、世纪大道、长兴路、泉安中路等主干道。随后几天,爱心源源不断汇聚,应者云集,甚至出现爱心企业、团体、商家“秒捐”“抢驻”的现象。

从2018年的夏天开始,爱心冰柜成为晋江这座城市靓丽的风景线。

2018年,送出爱心水超2万瓶;2019年,送出超3.5万瓶爱心水;2020年,送出近5万瓶爱心水、2万袋灵源万应茶和400件特制防晒服;2021年,送出爱心水7.5万瓶、“清凉礼包”3000多份;2022年,送出爱心水12.5万瓶;2023年,送出爱心水的数量达到360628瓶……6年来,“夏日送清凉·请喝一瓶水”公益行动累计送出爱心水近70万瓶。

“这个公益行动开展了多久,我们这个点位就跟着响应了多久。”泉安中路博信大药房负责人吴辉进告诉记者,该点位当年是爱心冰柜存放点,现在是“清凉一站”赠水点,6年来,公益行动改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主办者的初心和商家们的一片热忱。

位于晋江西园街道的冠军宝贝母婴用品店是“清凉一站”的新成员。起初,该站点负责人林伟忠担心了解点位的人太少,还在自家门店的客户微信群里发布公告,希望大家能够相互告知,让更多有需要的人来取水喝。“我们群里有150人,我把这个消息发出去,就能有更多的人知道我们这个赠水点。”

这个夏天,看到来来往往的高温劳动者能够喝到爱心水,林伟忠很是欣慰,“感觉自己好像也有能力为社会做一点贡献。如果明年还有机会,我肯定要继续参加!”

“清凉一站”赠水点,不仅仅是高温下劳动者取水的站点,同时也是让他们疲惫时休憩的港湾。

持续了6年的“请喝一瓶水”公益行动,如今已经成为晋江这座城市的爱心品牌,团结有爱的晋江人用相同的爱心、各自的举动,干了一件了不起的事,创造了一个“水奇迹”。

明年,我们继续。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