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提前还房贷,成为不少晋江购房者的选择。与此同时,社会上一些不法中介机构或个人趁机冒充银行金融机构工作人员以帮助“提前还贷”“转贷降息”为名,诱导金融消费者盲目提前还贷,甚至违规办理转贷业务,可能导致金融消费者权益受损。
那么,是否要提前还房贷?业内人士提醒购房者,要提前算好经济账。若购房者自有资金充足,且短期内没有投资或较大采购需求,可以提前还贷,以降低利息负担。
提前还贷要算好“经济账”
购房者要不要提前还贷,首先要算好一笔“经济账”。
业内人士提醒,若购房者自有资金充足,且短期内没有投资或较大采购需求,可以提前还贷,以降低利息负担;若现有贷款系公积金贷款或者利率显著较低的房贷,要综合衡量与投资理财收益率之间的关系,不建议盲目提前还贷。
另外,对存量贷款利率较高的金融消费者,可以根据贷款合同中规定的还款方式,结合已还款期限和个人还贷能力等进行综合判断,决定是否提前还贷。
盲目转贷存在风险
据了解,目前,办理房贷转贷业务一般是转经营贷或信用贷等。
与住房贷款相比,经营贷或信用贷虽然貌似享受了较低利率,但是贷款期限变短,借款额度受限,且转贷、续贷过程中可能产生高额中介服务费、资金过桥费等费用,实际综合成本可能超过银行贷款利率。
业内人士介绍,在转贷的过程当中,还可能存在风险,包括可能涉嫌骗取贷款罪,触犯刑律。办理经营贷,借款人须如实向银行提供贷款申请资料,比如营业执照、经营流水等,若通过伪造流水、包装空壳公司等手段获得申请经营贷资格,涉嫌骗取银行贷款,消费者会被追究刑事责任。另外,产生不良征信记录,影响个人申办金融业务。银行若发现经营贷款资金未按照合同约定使用,将追究借款人违约责任,届时借款人不但要提前还贷且受罚,个人征信也会受到影响。最后,个人信息泄露,危及个人信息安全。从各地的公安机关披露的情况看,部分中介为谋取非法利益,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将办理业务中获知的客户重要信息泄露给他人,或者出售客户信息谋取非法利益。
根据自身情况理性决策
针对消费者普遍反映提前还贷难的问题,记者了解到,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已要求商业银行改进提升服务质量,按照合同约定做好客户提前还款服务。
业内人士提醒,请广大金融消费者自觉遵守国家金融信贷政策法规,不要盲听、盲信不法分子虚假宣传,不轻信自称某金融机构的陌生来电。
“对确有真实提前还贷意愿或者其他金融业务需求的,应向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咨询了解相关情况,合理评估个人或家庭财产状况,根据自己实际情况,依法合规办理贷款、还贷业务,不上当不受骗不侥幸,守住钱袋子。”业内人士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