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欧阳霆 董严军) 昨日,“小记者大讲堂”再开讲!乡土摄影爱好者、晋江华侨中学老师刘翼带着本报小记者一起领略晋江古厝“滴水兽”的美,品味其中的乾坤。
“你们知道‘滴水兽’吗?”讲座前,面对提问,有的小记者摇摇头,说“不知道”;有的小记者说知道,但了解甚少。刘翼老师便用自己拍的一张张精美图片,带大家走进一个神秘有趣的领域。
“滴水兽”是闽南古厝里常见的排水构件,因其传统造型常为麒麟、老虎、狮子、鱼等动物,故人们普遍称其为“滴水兽”。最早时候应用于山墙面,排除屋面的雨水。后来,则多出现于番仔楼的阳台栏杆或是屋顶墙下。在刘翼老师的讲解下,小记者了解到滴水兽分灰塑、剪瓷、琉璃、陶瓷等材质工艺。其中,剪瓷的滴水兽最为生动。“我问过一些老师傅,他们为了做滴水兽,有的会在主人家住一段时间,潜下心来认真做,才能将兽的神态、动作细节做好。”在讲解过程中,刘翼老师分享了不少自己拍摄时的见闻。
滴水兽除了有排水功能,还承载着人们的美好愿望,生成了各式各样的形态。比如,动物造型中的金鱼滴水兽代表年年有余,大象取“吉祥”之意;植物花卉型的,如石榴、寿桃、佛手等,寄托着美好的寓意。“哇!还有龙虾造型的滴水兽,太有意思了!”听着“幕后故事”,小记者对滴水兽所承载的闽南文化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作为一名乡土摄影爱好者,“乡愁”是刘翼老师不变的摄影主题,他经常游走于各乡镇村庄,用相机记录家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这其中有惊喜,也有遗憾。刘翼老师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小记者一定要多观察,多了解记录家乡文化,爱护家乡文化。他还鼓励小记者当他的“通讯员”,“如果你们有看到不错的滴水兽,或古厝风景,欢迎给我提供线索。”
听完讲座,小记者受益匪浅。“我们村里的古厝就有很多滴水兽,听完这堂讲座后,我们再去观察它们,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感受。”晋江新塘沙塘中心小学小记者张钦扬兴奋地说。
小记者感言
滴水兽姿态各异,有老虎、鱼、麒麟、龙虾、螃蟹、海螺等。但因为容易被风化,所以会在外面贴上陶瓷片,涂上颜色,这样不仅能防止风化,还显得更生动、漂亮。可也正是因为美丽和珍贵,滴水兽遭到许多不法分子的偷盗与掠夺,其数量不断下降。保护滴水兽,弘扬闽南文化需要我们的宣传和行动。
罗梓翔(晋江安海养正中心小学)
滴水兽有许多的形状、样式,各不相同。其中,我喜欢的是八仙图,雕刻得栩栩如生。我不敢相信有人能做出如此生动的作品,这让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
王思涵(晋江新塘沙塘中心小学)
匠人们用纤巧的双手,细致地塑造、描绘这些栩栩如生的滴水兽。但是,这些“屋檐上的生灵”却被不法分子盯上,给我们探究历史带来了无法弥补的损失。我们一定要保护好我们的闽南文化!
蔡彬蔚(晋江市第三实验小学滨江校区)
滴水兽在屋檐上、在山墙中随处可见,款式多样,是古厝常见的排水构件。但经过岁月的沉淀,已有不少滴水兽造型消失。让我们一起保护好家园里这些特别的“生灵”,让滴水兽的魅力再度焕发。
刘璐(晋江市第三实验小学滨江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