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数字艺术展启幕后,利郎艺术中心正式揭开神秘面纱。日后,在这个集公共艺术体验、文化空间、艺术教育、文创商店于一体的当代艺术聚焦地,艺术将通过不同形态进入大众视野。一批批热爱文艺的市民可以徜徉其中,尽情享受高质量文化大餐。
如今在晋江,这样的公共空间已有很多,它们带来的微妙化学反应正浸润着这座城市。
“走,去982打球!”“去982滑雪!” “一起去982喝咖啡!”……位于池店镇的安踏晋江总部,改变正在发生。安踏打造的3000平方米的982创动空间,已成为潮流青年、运动爱好者及KOL的社交打卡地。
982创动空间里,配备免费专业教练,并提供咖啡、健康饮料等服务。安踏希望让每一个进入创动空间的人都能享受运动、爱上运动。“我们很乐意为大家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运动环境,并将‘运动+生活’的理念传递出去。”安踏集团时尚运动品牌CEO姚伟雄表示,这是一个用户场景体验推动的新商业目的地,是零售终端变革的新物种。在这里,做生意并不是主要目的。
晋江企业家对于发源地的感情,总是特殊的。
时间回溯到40多年前,晋江还是一个“高产穷县”。凭借独特的区位和侨乡优势,一批批晋江人卷起裤管,洗脚上岸,拼搏于商品经济的大潮中。40多年来,这批晋江企业家“敢为人先”,秉持“爱拼敢赢”的精神,在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史中拼下一片天地,书写了“晋江奇迹”。而今,在发展壮大自身事业的同时,他们不忘桑梓、反哺家乡。
企业反哺家乡,有很多种方式。这些年,除了投资建设、产业扶持,越来越多像安踏、利郎这样的头雁企业,以其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跳出物质层面,在不同区域与不同行业穿针引线,通过艺术、时尚等新元素赋能城市,激活城市活力、释放城市潜力,为创新发展“晋江经验”做出积极探索。这种探索,不是一次性地“送温暖”,而是可持续的公益行为。
不久前, 68名来自海峡两岸的青少年齐聚一堂,开启为期5天的研学之旅。七匹狼中国男装博物馆是他们此行一个重要研学点。
坐落于晋江金井的七匹狼中国男装博物馆,是全国首座以男装为主题的专业性博物馆。它由周氏老宅及七匹狼旧厂房改建而成,崭新的外表下存留着历史的痕迹。博物馆中,不仅记载了七匹狼的发展史,也记录了晋江产业与城市的发展蜕变。如今,这个浓缩了中国男装变迁与发展历程的博物馆,成为中国男装行业的发展明鉴与灵感之源,也成为人们一窥晋江民营经济从弱到强不断创新发展之所,更是全面展示中国男装的文化之河。
两岸青少年走进时光隧道,“穿”越古今,一览华夏衣橱的千年美学。随后,他们沉浸式观赏一件衣服的诞生与品质把控。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两岸青少年还利用丰富多样的面料,结合天马行空的图案设计,邂逅了一场艺术美学,亲身感悟传承非遗技艺的重要性。
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变废为宝。七匹狼董事长周少雄将之理解为“播种的过程”。“博物馆不仅是陈列文物的地方,更是社会文化教育的场所。”周少雄希望男装博物馆承担起作为福建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的责任,更好地整合和科学地利用文化资源,为当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国民教育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作为‘晋江经验’实实在在的践行者、受益者,七匹狼在新时代必须有更大的作为,肩负起向全球讲述中国品牌故事的责任。”周少雄说,在七匹狼的战略和长远规划中,这是很重要的部分,而不仅仅局限于挣多少钱。
头雁企业的反哺,宛如新鲜血液,贯穿晋江重要的城市命脉,既让晋江焕发生机,又与这片土地紧密相依。
文化赋能 城市加码
观展、沉浸式体验,丰富多彩的活动,在为城市树立文化形象的同时,也让艺术走进千家万户。可欣赏、可游玩、可亲近、可分享的艺术,润物无声地塑造着城市文化品格,提升着城市的内部凝聚力和对外竞争力。
近年来,晋江紧扣市民精神需求,丰富文化活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以文化“软实力”为城市赋能加码。比如,晋江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得到了充分的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
晋江非遗馆内,一堂别开生面的非遗小课堂在这里开展:鸡蛋花、玉兰花、菊花……十余种鲜花摆放在课桌上,15组亲子聚精会神地穿针引线,穿花成串。这是晋江市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之一——宅内鲜花花灯制作技艺体验。五彩斑斓的花朵串联完成后,顺着编织好的竹架进行组装,一盏鲜花花灯完成了。
“太有意思了!希望以后还能参加更多非遗活动。”参与者杨艳凤说,她非常关注这类非遗活动的信息,通过带小朋友体验非遗,从而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让她觉得颇有趣味。
在晋江,除了三大世界遗产点草庵摩尼光佛造像、安平桥、磁灶窑址(金交椅山窑址),非遗数量更是庞大,现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80个,其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4项、国家级7项、省级6项、泉州市级14项、晋江市级49项,还有许多藏在深闺不为人们所了解。近年来,晋江积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不断探索“非遗+”模式,在保护中赓续城市的历史和文脉,在创新中将城市文化遗产、文物典籍转化为消费体验和产业发展的潜力。
晋江亦不放过任何一个推荐特色文化的机会。今年4月份,第二十四届中国(晋江)国际鞋业暨第七届国际体育产业博览会上,晋江首次设立文体旅融合展区。掌中木偶、高甲戏、南音……晋江非遗的集中展示,吸引了众多客商驻足。
文艺艺术不应局限于专门场馆,呈现于更多公共空间才能更好地在春风化雨中以美育人、以文化人。音乐、舞蹈、戏剧……一场场文艺活动,将整座城市的文艺氛围逐渐拉满。晋江市财政每年投入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全市基层公益性演出和惠民剧场演出。“大美晋江”惠民工程自2014年开展以来,累计演出近1000场,其中戏剧精品进剧场、进镇村、进企业、进校园近600场。
晋江还不断探索创新“文体旅+”模式,将文化、体育、旅游资源以多样的形式融合、展示,吸引了《皮囊》影视合作项目、利郎高端商务街区项目、爱乐城综合体项目、矮马海滩—户外天空滨海探索乐园项目等一系列文体旅项目签约落地。
城市品牌的形成需要立足自身文化,提炼城市气质,将“一个人”转化为“一群人”,让“一时热情”成为“一市品牌”。然而,城市品牌的塑造不等于符号复制或形态模仿,而是反复打磨的过程。
多年来,晋江持续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通过逐步完善城市图书馆群,形成市区“15分钟文化圈”、乡镇“30分钟文化圈”,让城市文化气息随处可触、随时可感。
文化绵延,熠熠重光。创新发展“晋江经验”需要更多的文化赋能。出圈的城市文化将吸引来的“流量”变成“留量”,最终成为助力晋江建设中国民营经济强市的“增量”,也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题中之义。以产业为根基,融入文化艺术基因的晋江,必将更加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