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诗怡
近日,泉州市第十二届运动会青少年五人制篮球比赛和三人篮球比赛相继举行。晋江少体校篮球健儿摘金夺银,捷报频传,其中五人制比赛更是包揽并卫冕男子组双冠。
晋江素有“篮球之乡”的美誉。青少年篮球能取得突出的成绩,离不开晋江基层篮球教练的深耕和付出。
许建基是晋江少体校男篮现任教练,他从1995年执教球队,被誉为晋江金牌篮球教练,是福建唯一省级赛事大满贯教练,曾带领球队获得27个省冠军。从许建基的手中,走出了李荣培、林志荣、赖金洋、陈荣权等百余名优秀球员,他们在全国甚至是国际赛场尽展晋江球员风采。
本期“运动范”为大家讲述许建基三十年如一日,坚守在基层青训一线的篮球故事。
选择 退而求其次却坚守三十载
今年夏天格外炎热,温度直逼40℃。在8月的一个普通上午,记者来到位于祖昌体育馆二楼的晋江少体校男篮训练馆。
封闭且没有开空调的球场上,一群赤膊的年轻人正挥汗如雨。球场边,许建基身穿蓝色上衣和黑色短裤,脸上戴着眼镜,眼神锐利地紧盯场上动静,并不时高声指点。这一幕,从2002年祖昌体育馆建成至今就从未间断。
许建基出生于1972年,龙湖镇龙玉村人。
和许多晋江人一样,许建基自小热爱运动。后来,他考入福建体育学院(现为集美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1995年5月,许建基毕业,摆在他眼前的选择众多。
许建基坦言,当时当篮球教练并非自己的第一选择,而是因为各种现实原因做出的让步。同年9月,许建基进入晋江少体校,开启了执教生涯。
作为职场新人,许建基也有过尴尬期。“刚上班那个月度日如年,一到上课时间就心跳加快。第一节课不知道怎么过来的,准备好的内容40分钟就讲完了,还剩下40分钟。”
最开始,许建基带着队员在赤土地训练,下午两三点就要给地面洒水。一到下雨天,地上布满水坑,“这也有好处,队员运球很溜,就是这样练出来的。”后球队转移到华侨体育馆训练,不用风吹日晒了,但条件依旧简陋,球架是木板做的,一动就会掉。直到祖昌体育馆落成,许建基和队员终于有“家”了。
“伤痕累累”的木地板、剥落的墙皮、日复一日的运球声……20多年来,许建基始终坚守阵地,迎来又送走一批又一批队员。
起初,许建基也遭受过非议。“有人说我早晚要走。我这个人很好胜,那时候就想,‘我哪也不去,一定要拿到全省冠军’。”
2001年,许建基以决赛大胜东道主球队50分的成绩,拿下了当主教练的第一个省赛冠军。在他近30年的执教生涯中,晋江少体校男篮横扫各大省赛,获得27个省冠军。
2017年,许建基带领晋江实验中学(晋江少体校男篮基地校)男篮击败全国传统篮球强校石家庄第二十三中学,勇夺全国初中生篮球联赛季军,创造了福建初中篮球队在全国赛的最佳成绩。
执教 培养输送百余名优秀球员
李荣培代表天津男篮征战CBA,入选国家集训队;林志荣获二青会三人篮球冠军,并亮相U18亚洲杯;赖金洋、陈荣权作为草根球员代表参加CBA全明星周末……他们能从晋江走向全国甚至是世界,背后是许建基的慧眼识珠和精心栽培。
选拔人才和打牢基础,是基层教练的两大任务。
选材,许建基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一看体格,二看灵气。他举了一个例子,小时候的李荣培长得很胖,基本功也不好,但身高高且身体灵活,臂展很长。“李荣培很有比赛的嗅觉,总能在篮下找到投篮位置,这是一种天赋,很适合赛场。”
经过许建基的不断积累,目前,晋江少体校男篮有3支梯队,共30多名队员。“疫情期间几乎招不到生,去年开始恢复正常,通过赛事活动或是进入学校才能发现苗子。”许建基表示。
苗子有了,训练是重头戏。
“练好基本功永远不会过时。”这是许建基多年来的篮球青训心得。他说,“扎实的基本功没办法速成。传球和投篮能力是每个运动员要必备的,并且要结合身体训练,才能成才,没有对抗就没有竞争力。”
许建基十分看重队员的基础训练和体能要求。为此,他特地在宿舍开辟了两间简易健身房。据悉,晋江少体校男篮暑假每天最少练5小时,有时晚上会加练2小时。
好的训练环境对运动员的成长极为关键。在许建基看来,运动员越是疲累的时候,越是体能和技术的突破口。这时候,教练要起到助推作用。“所有训练都是苦的,真正快乐是比赛时战胜对手。运动员一尝到过这种快乐就赶不走了,他会主动训练,这就是篮球迷人的地方,所以比赛很重要。”许建基如是说。
以前比赛少时,许建基就带着队员到晋江各乡镇打野球。“有时一个晚上要打两三场。”许建基回忆道,当时一个人骑着自行车,前面横杠坐一个,后面再载一个。一路上坡下坡,到了赛场不用做准备活动,直接就开打。龙湖烧灰、陈埭洋埭等地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如今,许建基依旧保持着以赛代练的训练方式。“2019年是最累的,一个夏天参加了五大省赛。”尽管嘴上喊累,但许建基的脸上却充满笑意。
在许建基麾下,百余名优秀球员被输送到上级专业队和高校篮球队,李荣培、林志荣、苏煜、张嘉许等入选国家队和国家集训队。
未来 我这辈子离不开篮球
前不久,台风“杜苏芮”登陆晋江,全市暴风骤雨。晋江少体校男篮宿舍内,却是欢声笑语、饭菜飘香。
“台风来临前一天,我交代他们准备一些食物,结果他们当天晚上就吃光了。”肚子肯定不能饿着。第二天,许建基和爱人魏彩云煮了一大锅咸饭、牛排和肉片汤,被小伙子们一扫而空。
训练场上的许建基是一名严师。训练场下,他更像是一个老父亲,关心守护着队内孩子的成长。
“在我队里,抽烟喝酒是不允许的。”许建基认为,球员要想走得远,要有意志力。即使以后没有走上篮球道路,希望他们在从事其他工作时,也能对社会有贡献。
在许建基的牵头下,队内形成了浓厚的互帮互助氛围。老队员会为队内有困难的队员施以援手,如资助上大学的学费或是去试训的路费。谈及初衷,许建基的想法很简单,“我们需要做一个示范,让他们明白传承的意义。有了这个传统,球队才有凝聚力。”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两年,前省队队员、福建省农运会MVP丁建平回到晋江少体校,义务担任球队助教。福建省运会“三分王”赖金洋、华大男篮前球员陈荣权等组成的师兄队,时不时会和师弟们来场友谊赛。
“老队员是新人学习的榜样,他们带给队员的东西和教练是不一样的。”以老带新的传统在晋江少体校男篮有着良好的传承。每当李荣培回晋江休假时,他都会抽出时间到球队当陪练,为师弟们传授经验。
从二十出头的青葱小伙,到年过五旬的资深教练,许建基将最美好的岁月贡献给晋江篮球。近30年的时光,一路有风有雨。除了许建基本人对篮球的热爱,也离不开家人的支持。每次许建基带队参赛,魏彩云总会随队出征,分担队医、后勤任务。
扎根基层,和一群纯粹热爱篮球的孩子做伴,这让许建基觉得日子充实且快乐,还曾被调侃周末也闲不下来。谈及未来,他笃定地说,“我这辈子肯定是离不开篮球了。”
尽管存在政策管理、招生压力、教练队伍建设等挑战,但生性乐观的许建基依然充满干劲并满怀信心,“晋江篮球有能力和实力做得更好,未来还会有更多‘国字号’球员出现。”
虽然年华易逝,但热爱篮球的心永远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