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期《乐队的夏天3》中,一个细节颇有深意。在回春丹表演结束后,马东直接发问:“有人给你们一个标签,是‘网红乐队’,你们介意这个称呼吗?”回春丹主唱刘西蒙的回答干脆利落,他说:“感谢互联网。”
这种回答,不只是所谓的“网红”乐队,也是许多“网红”品牌的心里话。乘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的风口,各种“网红”品牌一夜走红。他们的成长轨迹,颠覆了传统企业的创牌思维,也成就了一段段品牌佳话。
不过,只有“网红”远远不够。消费者或许会因为一时的冲动或者随大流而购买某个“网红”品牌,但当同一领域新的“网红”品牌出现时,消费者又会把关注的目光投向新“网红”品牌。
永远不要怀疑互联网在打造“网红”品牌上的能力,作为“网红”品牌本身,要想让自己蜕变为“长虹”品牌,依然有底层逻辑可以遵循。
一是要靠持续不断的好产品“吸睛”。凭借小黑伞出圈的蕉下,虽然在冲击IPO的进程中一直被人诟病研发投入低,但该公司却总能通过与各个企业合作,不断推出一款又一款的爆品吸引流量,这种模式也让不少传统企业艳羡不已。
二是要能盯紧时下最热门的平台。既然骨子里带有“网红”基因,那就要老老实实按照互联网的逻辑去打。淘宝、抖音、小红书……每个平台有每个平台的偏好,这就要求品牌必须“投其所好”,选择适合的传播方式。如此,方能在第一时间让消费者看到你、选择你。
世新